中国不应妥协
在国际关系中,政治分歧压倒政治理性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对华外交中,美国摆出事实上的遏制态度,经常阻挠中国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努力。
亚投行的争夺失利,不见得会成为美国陷入无可挽回的衰落的一个信号,反而可能会促使美国警醒,唤起它的“孤立国际主义”,要么竞争更加严酷,要么干脆搅局。
后撤调整策略
亚投行被视为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对手。英国在亚投行战役中一马当先,可谓对华结构性战略需求的产物。我们据此推断,英国是真心的,不会充当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形势比人强。哪怕英国对美国“背信弃义”的真实内幕更为复杂并且一言难尽,伦敦也没有动力为华盛顿火中取栗;哪怕英国和美国演了双簧,美国送给了英国一个“顺水人情”,英国依然没有能力兴风作浪,“吃饭砸锅”。
反观反派的主角,华盛顿已经意识到,美国加以阻挠的政策没有奏效,因为这些政策一开始就错了。它现在或许会后撤一步,调整策略。按照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原则,最极端的做法是不顾颜面,转而加入亚投行,谋求一席之地,以便在维护美国利益的同时,充当内部批评者。
凸显大国博弈的残酷
我们再次强调,英国入行的明智之举是一个地缘政治事件,“亚投行风波”则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分水岭。围绕亚投行的斗智斗勇,预示了变革世界中新型大国关系的萌芽。
亚投行风波之后,有可能形成以全球视野看待问题的新思维,催生新的合作性国际体系,塑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谨防掉入自我设置的陷阱
世事无常。一项战略的失败和一个国家的衰落,外交和内政通常互为因果,但内政是决定性原因。历史不乏这样的讽刺剧:有时候,机会在,但没有合适的领导人;在其他时候,有合适的领导人,但苦无良机;在另外一些时候,既无机会,也无合适的领导人——这就是历史上各国都屡见不鲜的平庸时代。在某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即便是既有机会,又有合适的领导人,但重大政策推行的先后顺序发生错误,也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在中国,社会变迁的速度和各项改革的出台,令人目不暇接。中国刚在亚投行打了漂亮的一仗,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在亚洲对中国的攻势。英国毅然决然支持中国,法德意对冲乌克兰压力,都是选择了正确的历史方向。但中国如果不能审慎配套政策,走放开资本市场的路,美国将不战而胜。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赵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