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英烈纪念堂”上线运行回眸
别样的祭奠 同样的缅怀
■赵磊爽 遇际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随着清明节的脚步临近,不少网友来到中国军网和解放军报客户端网上祭奠平台“英烈纪念堂”点烛、献花,寄托对革命英烈的哀思。上线运行不到一年半,这一平台已经有了众多拥趸。
网友互动超过百万人次
不知死,焉知生。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身处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我们能为英烈们做点什么?这是中国军网人一直以来的思索。
祭奠英烈岂止在陵园!2014年1月1日,精心设计的网上祭奠平台“英烈纪念堂”随新版中国军网一同上线。
登录“英烈纪念堂”,黄色菊花环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眼前。点击“祭拜英烈”按钮进入祭奠页面,可为英烈献花、点烛、敬礼、敬酒、鞠躬或留言参与互动。祭奠之余,网友还可检索查阅英烈的生平事迹。截至目前,“英烈纪念堂”已收录4000多位英烈的事迹以及我军47场重大战役的历史档案,内容丰富权威。
“英烈纪念堂”新颖的形式很快受到了网友的欢迎。平台上线至今,网友参与互动已超过百万人次。一位网友留言说:“纵然血肉无存,依然铁骨铮铮!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先辈们舍生取义、抛妻别子换来的!感谢‘英烈纪念堂’,让我们能够在网上向他们致敬。”
指尖轻划就能祭奠英烈
2014年5月的一天清晨,江苏南京市雨花功德园。前来祭奠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烈士墓碑的基座上,多出了二维码标识。参观者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扫”,就能登录“英烈纪念堂”。
这是“英烈纪念堂”的一次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掌中不能只有“花前月下”“歌舞升平”,也应该为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留下一席之地。
2014年8月1日,解放军报客户端上线。“英烈纪念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板块,在移动终端“再出发”。
在继承网页版权威性、真实性的同时,军报客户端上的“英烈纪念堂”,内容更具移动端特色,时效性也更强。“烈士诗抄”“一封家书”等栏目,让网友从动人的字里行间读懂烈士;在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英烈纪念堂”推出移动端微专题和图解,用图文并茂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激发“低头族”对烈士的崇敬;此外,还增加了对烈士抚恤和烈士家属优待等相关政策的解读。
今年元旦期间,5位年轻的消防官兵在扑灭哈尔滨一座仓库大火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烈纪念堂”第一时间发起网上悼念活动,针对网上的一些杂音和谣言,推出微专题全方位介绍5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抚恤工作进展,并及时推送烈士抚恤政策等权威信息,为广大网友拨开了迷雾。
让我们的心成为烈士最温暖的家
3月20日上午,运载68具烈士遗骸棺椁的伊尔76运输机,在两架歼-11战机的护送下缓缓降落沈阳桃仙机场。第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故土。
“踏遍青山/寻找忠骨/启封黄土/老兵回家……”这一天,解放军报客户端“英烈纪念堂”推出微信音画产品《老兵,回家》。烈士整齐的棺椁、军人凝重的敬礼、老兵蹒跚的步履、亲人闪动的泪花……滑动指尖,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方寸屏幕上冲击着网友的心灵。
不到一天时间,《老兵,回家》的浏览量近1.5万次,网友留言超过900条,许多网友和知名微信公众号加入转发的行列。一位“90后”网友留言:“不知道怎么表达此刻的心情,泪水模糊了双眼。虽骨肉无存,但军魂永在。今年我就要毕业了,我会争取穿上军装!”
互联网几乎每天都在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清明节前夕,中国军网编辑人员分赴多个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运用时下网上流行的手机摄影APP“足记”,采制《清明,中国军网编辑这样过》《致敬英雄守墓人》等微信音画产品,在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集中推出,带给网友不一样的感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的心,是烈士最温暖的家!”网友的每一条留言,都是一次鞭策和勉励。烈士虽已远去,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应被尘封。承载着这一使命,“英烈纪念堂”将继续和您一起追寻并牢记那些悲怆而壮烈的牺牲。
(登录“英烈纪念堂”向革命先烈致敬http://www.81.cn/yljnt/index.htm)
(《解放军报》2015年4月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