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泄密就在“无视”时)
近日,一则某军工企业打字员因出卖核心机密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舆论都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在单位被很多人“无视”的打字员却能窃取制胜武器机密,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其实,纵观国际情报斗争历史,答案恰恰就在“无视”中。
虽然已是信息时代,但无论中外,情报在公共视野中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公众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去了解去想象情报活动,误以为谍战剧就是情报活动,事实上,这只是情报活动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要真正透彻了解情报活动,公众还应该看业内专家的专著。美国情报专家法拉戈的《斗智》就是一本业内专家讲述情报活动的书,该书被西方人称为情报活动的《圣经》,书中就说道,公众“无视”的小人物和信息数据往往是情报专家眼中的“金子”。
“小人物”间谍可以被公众“无视”,其作用却无法在情报史上被“无视”。二战之前,波兰和法国合作破译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法国情报机构招募了一名德国通信部门的勤杂人员充当间谍。起初,谁也没指望他为破译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但历史证明,他提供的密码机操作规定和密钥,为波兰破译专家达成破译缩短了几乎一年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小人物”接触核心机密的机会日渐增多,其泄密所造成的损失也在呈指数增长。
轰动一时的斯诺登泄密事件,在其亮明真身之后,依然有人不相信此事由其一人所为,难以相信如此核心的文件居然来自一个情报机构的临时工(斯诺登从未正式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局,他的身份只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企业的员工)。在电子文档时代,一个网管所掌握的核心机密甚至已可比肩国家安全局局长。在众人“无视”的目光下,打字员、网管等“小人物”正在成为情报斗争的主角。
还有一种“无视”,则更为可怕。大量信息数据被公众“无视”,被堂而皇之地公开发布或出版,被轻易地送到对方情报专家手中,经过他们的思考分析成为一份份经典情报。1935年,德国记者雅各布曾在瑞士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详细介绍了重新武装后的德军编制序列和组织架构。德国情报机构在希特勒的强大压力下,绑架并严格审讯了雅各布。结果却震惊了所有人,其所依据的不过是公开出版的德国报纸和杂志,但经过雅各布的思考分析逻辑推理,一份核心情报就此诞生。德国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在释放雅各布后,不得不感慨他是难得的情报天才。
技术发展是记录传递信息数据的成本更低,情报专家能接触的信息数据也更多,制造这种经典情报的机会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公众应牢记,决定信息数据价值的人不是它的发布者,而是看到他们的情报专家,泄密就在“无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