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碰硬”到“软碰软”的战争
记者:“非金属战争”怎么理解?
戴旭:在历史上,攻心战只是战争中瓦解敌人的一种手段。到了20世纪,这种手段被美国放大为大国决战的主要样式。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骄傲地在红场散步。他记述自己当时的感慨:“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所有“硬碰硬”的战争中,我们都打赢了。我们赢在团结上,赢在党政军民的团结上。我们的对手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力量的源泉,想从意识形态上、历史文化上、民族情感上、经济上乃至地理版图上,企图分裂中国。
记者:您曾说过,网络舆论战与信息思想战互为表里。
戴旭:是的。网络舆论斗争的本质就是信息思想战,是大国间争夺人心的生死博弈。香港非法“占中”,有人以寻常事件视之,但在军人眼中,那一片喧嚣中乱飞着的,就是雅典娜的猫头鹰,那闪烁霓虹变幻着的,正是战争女神的最新面孔。
记者:杜黑曾说,“胜利只向能预见战争特性的人微笑”“死抱着过去陈旧的东西不放,对未来没有什么教益,因为未来跟过去发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
戴旭:杜黑的话如暮鼓晨钟。现在进行的网络化战争是新军事革命的敲门声。之前的战争,目的无非攻城略地,最新的战争则是攻“心”掠“民”。网络把世界连为一体。美国一举全部突破各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物理边疆,变有史以来“兵临城下”为兵临“心”上的新境界。相对于物理领域的军事战争,这种心理领域的文化战争,摧毁性更彻底、推进速度也更快。
美国学者亨廷顿早就说过“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现在,美国和西方正在利用时代赋予它们的巨大战略优势,全面围攻俄罗斯。俄罗斯由于吸取了苏联的前车之鉴,对“颜色革命”格外警惕,全面清理西方代理人,在乌克兰使用文化战略以攻对攻,让美国从“内部爆破”俄罗斯的意图一时无法得逞。于是,美国和西方又使出“经济摧毁”的老套路。这是经济帝国主义辅助文化帝国主义。它的军事帝国主义对大国是前期佯攻,后期真用。
俄罗斯人现在更新了他们的战争学说。他们说,近代没有哪个国家使用武力战胜过俄罗斯,但是,“颜色革命”式的“软进攻”肢解了苏联。俄罗斯已经在军事和战略层面思考“非金属战争”的问题了。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国防就是“心”防。我们也应该思考新战争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