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感言
诸葛亮的战位
■周 峰
三国时诸葛亮是响当当的人物,天下无人不识君。但纵观诸葛一生,又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在事关刘备基业的重大战役中,诸葛亮常常缺位。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再求统一”的大略后,曾参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后就同关羽留下共守荆州。在此期间,刘备自率军攻下益州,后又进军汉中,取得了重要的战略大后方。直到此役后期,诸葛亮才参与其中。而后在关羽与东吴孙权争夺荆州的战役,以及荆州失守刘备出兵伐吴战役中,诸葛亮都未亲临前线直接参与。但正是这两次战役的失败,重伤蜀汉元气。究其原因,蜀军前线只有武将,缺乏谋臣,在策略应对上已先败于东吴。
那么,为什么本应由诸葛亮展其谋划所长的战役,反而看不到他?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有史家考证,当时诸葛亮是居益州调度,但这样的事难道不能由其他人代替吗?也许有人会说诸葛亮反对伐吴故甘居于后,但有观点认为他并未坚决反对伐吴,因为夺回荆州事关隆中对策的落实。同样,能征惯战的蜀将赵云也在刘备伐吴时,被留在后方。无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说明刘备的用人思维存在不足。此类史实提醒后人,才能固然重要,但当战场需要时保证合适的人站到恰当的位置上发挥其所长,更是重中之重。
(《解放军报》2014年9月30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