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敢破敢立 敢闯敢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这充分揭示出开拓创新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把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深化改革,离不开大胆探索,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历史经验证明,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保守僵化、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不可能发展和进步;惟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自立自强,兴旺发达。30多年来,千千万万有理想抱负和才华智慧的中华儿女,积极融入改革开放时代洪流,在广阔的舞台上放飞梦想、大显身手,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推动了社会发展。面对未来,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出路仍然在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创新。对于一切立志于干事创业的人来说,应当百倍珍惜这一历史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深化改革,努力在开拓创新、破解新的发展难题中建功立业。
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离不开良好的激励环境。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此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要干,就要有不怕冒风险的担当,这是一种对改革代价的清醒思想准备。如果说敢于担当是内因的话,那么享有鼓励“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的环境就是外因。无论对于个人的成功进步,还是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敢于担当与激励环境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前者要求改革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创新业,在开拓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要求社会为开拓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使“敢于担当”受到尊重和鼓励。而如何对待改革得失成败,能否给失误以宽容,则是检验这种尊重和鼓励的一个基本标志。缺乏大胆探索,谈不上干事、成事;没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误的干事氛围,创新精神就会被挫伤,尊重和鼓励开拓创新就不会有真正落实。
开拓创新与宽容失误,紧密相连,但又不是同步发展的。毫无疑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开明度大大提高了,人们重视、欢迎、支持开拓创新的眼界和胸襟也宽阔了。但由于对享受改革红利的期望值过高,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实生活中,开拓创新仍然面临着取得成功时一片叫好声、有了失误则可能被全盘否定的羁绊和困扰。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深化改革上存在“不想改、不敢改、不愿改”的问题,除了满足现状、利益期盼和观念陈旧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担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充分调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宽容改革失误的激励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为开拓创新营造激励环境,就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比如通过明示法治路径等手段,化解目前深化改革中存在的思想顾虑、制度障碍、机制缺陷和利益藩篱等。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变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为现象,让开拓创新不再有后顾之忧,迸发出新的创新动力。
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并非对任何失误都宽容,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放纵“乱作为”。宽容失误和严厉问责并行不悖,坚守底线、划好红线也同样不可或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用改革的价值削弱法治的价值,因为这一切的价值都基于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价值认知的基础之上,是为了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可以预期,只要我们有鼓励“敢破敢立、敢闯敢试”这个环境,必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承受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创造性,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在内的重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