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谈兵论剑>>正文

姜春良: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姜春良责任编辑:刘航2014-03-25 16:25

李鸿章

缺乏战略指挥与保障能力

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指挥艺术的较量。指挥正确与否对战争成败关系极大。高超的指挥艺术,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指导战争走向胜利;错误的指挥,却会将战争引向失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真正的战略指挥机关,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光绪皇帝,而慈禧是实际最高统帅。她厌战主和,将实际的战争指挥大权赋予李鸿章一人之手。他在慈禧太后的支持和庇护下,对主战派的意见和光绪皇帝的作战谕旨或阳奉阴违,或置若罔闻、迁延不办。因此光绪帝无法统帅战争全局、制定战略方针,也不能实施集中统一指挥,更没有战略指挥机关为其提供指挥保障。

统帅缺乏权威性和有效的指挥控制。李鸿章难以协调陆海军之间的行动,不能实施不间断的集中统一指挥,军事力量不能发挥整体威力。清政府前敌各军各不隶属,往往各行其是,一盘散沙。有将无帅,诸将并立,在海军和陆军之间、陆军各部之间特别明显。山东防务由巡抚李秉衡指挥,不受李鸿章节制,威海卫的北洋水师则不受李秉衡指挥。当日军登陆荣成向威海进攻、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时,陆军与北洋水师各自为战,缺乏协同,消极防御,处处被动,导致北洋舰队困在港内全军覆没。

清政府对日军的战略进攻方向一再判断错误。清政府将辽东半岛作为主要防御的战略方向,重兵部署在辽东鸭绿江,而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先是辽东半岛后是山东半岛。李鸿章没能及时果断进行抗登陆作战准备,两次大的抗登陆作战都没有事先在敌人可能登陆的地方布置防御力量。两次日军登陆,清军都没有在滩头痛击敌人,使敌人没有付出代价就轻易登陆成功,这与战略指挥不力有直接关系。

海军的指挥运用有误。北洋海军是清军的精华,全部是新式装备,1888年正式成军,但仅仅6年后就被日军所败。黄海海战损失5舰与指挥不力、战术不当有关。威海卫之战失败与李鸿章、丁汝昌未能指挥舰船主动出击歼敌、被动消极防御有关。此外清政府未能将当时的北洋、南洋水师集中使用。如果北洋、南洋水师能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密切协同集中力量对敌,与日本联合舰队争夺黄海制海权也是有可能的。但由于指挥失误,导致最后的失败。

忽视战略情报侦察,致使指挥保障不力。日军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大量情报,而清军则战争准备不足,对敌人的情况和战略意图缺乏了解,对敌人的主攻方向一再判断错误,造成被动和极大损失。

正确的战略指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照顾好战争的各个方面,抓住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节,推动战争全局的发展。正确判断战争形势,是正确实施战略指挥的前提,战略决策是战略指挥的首要责任。应对战争的基本问题,如打或不打,在什么空间和时间打,打的目的、使用的力量和基本打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正确的决策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