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资料图)
2甲午战争前夕的日本民族,就好比吃了激素,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曾经的东方巨人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54年间,日本的明治维新由上而下,从政治体制到经济体制,实行了深刻的改革,成为大和民族的共同理想。那些关于天皇节衣缩食、民众捐赠、万众一心购置军火的传说如今已为中国人熟知,“天照大神”“八纮一宇”的神话成为举国上下的信仰,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加之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甲午战争前夕的日本民族,就好比吃了激素,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曾经的东方巨人中国。
同样在54年间,中国的洋务运动却是命运多舛,“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后,替朝廷背了黑锅,流放伊犁等地;魏源的观点被认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遭到清廷上下围剿,就差没被杀头了。赴英伦的外交官郭嵩焘,不仅众叛亲离,甚至被家乡的学子宣布开除湖南省籍。刚刚在中国萌芽的电报因为电报电线埋在地下,会“惊动祖坟”,被斥为不忠不孝。至于火车,就是我们曾经看见的那样,只能用驴马拉之。包括军事装备在内的西方现代科技,仍然被视为“奇技淫巧”,西方文化仍被视为“异端邪说”,自然科技发明被斥为“雕虫小技”,至于西方的社会制度,那是提都不能提的,提得不好是要杀头的。
在这54年间,我们的对手窥视着我们,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隐秘地角逐。开放与封闭,科学与迷信,学习与守旧,积极扩张的热情和侥幸防御的态度,几乎构成了甲午战争胜败的全部先决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