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正文

战法创新:找准深入的突破口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长毅责任编辑:刘航2013-12-27 15:44

今年以来,全军以“能打仗、打胜仗”为目标,战法创新之风正在掀起热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军事斗争准备有效落实和军事训练向实战化靠拢起到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在战法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群众性研究创新工作驱动力不足,很多战法研究还只停留在机关层面、由少数人完成;战法成果很多,但真正有质量、起作用的较少;有的组织动员热情高涨,研究过程大干快上,拿出成果急于评奖,任务完成扔在一旁……凡此种种,都与组织开展战法创新活动的初衷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于部队战斗力建设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回顾一年来战法研究创新工作的得与失,各级有必要冷静坐下来,认真思考谋划今后如何深入持久有效推动战法创新问题。

悟透战法研究之“法”

战法创新,贵在得法。战法创新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可以从方法论上找到原因。如何抓好战法研究创新工作,不光是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大力度的问题,还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研究方法的问题。

战例学习法。学习研究战例,是战法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一个著名战例,都会从正反两面反映交战双方在军事思想、组织指挥、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得失,被许多军事家称为“最好的教材”“宝贵的镜子”。部队在长期不打仗的情况下,更应重视和加强对战例的学习和研究,以战例为参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拨开战争迷雾,找出作战指导的内在规律,力求用他山之石,攻现代战争的指导艺术和谋略运用之玉。

难题牵引法。战法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寻找解决作战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难题之道的过程。战法创新研究越深入,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就越多,解决问题的现实需求也就越多,研究成果也就越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高寒山地通道作战面临大兵团难展开、传统步兵难作为、一拳打到底难奏效等现实难题,怎样从传统的以数量优势制胜转到以能量优势制胜上来,怎样贯彻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作战理念,怎样把有限空间内有限的兵力、火力与多维空间的超常战场感知力、控制力、打击力、保障力结合起来集中于一点释放?用这些难题做牵引,研究出来的战法就有了鲜明的针对性和很高的实用性。

对抗研究法。军事领域本质是活的对抗,战法创新也必须强化对抗思维。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组织一个熟悉作战对手的“班子”,站在敌方角度,专门研究破“法”之法,在“打擂台”“挑毛病”,甚至是“抬杠”中,激发创新思维,进而迸发灵感火花,然后采取兵棋对抗、指挥对抗直至实兵对抗等方式,使战法研究成果不断在对抗中完善成熟。

解决战法研究之“用”

战法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战法创新成果的价值应体现在推动军事训练向实战靠拢。

解决好“用得了”的问题。“用得了”的前提是“实下去”。确保战法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关键是实战管用。创新战法,必须基于作战任务、基于作战方案,切实增强针对性有效性,防止战法脱离任务、脱离实际。必须坚持紧贴实践、立足实际、注重实效,从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出发,做到一项任务多个方案,一个方案多个行动,一个行动多个战法,一个战法多种打法。必须坚决治虚打假,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杜绝那种看起来很新、实际上没用以及“四六句”式的战法,做到越朴实、越管用越好。

解决好“用起来”的问题。战法创新研究工作需要统筹,而研究成果怎样进入实践更需要统筹,否则,研究者与实践主体背靠背,必然导致互相生疑,再好的战法也难以被理解和运用。所以,各级领导机关应把研与用联系起来思考,分步推进落实,有时也可采取指令性的方式、抓试点的办法,强制推行检验,在用中完善,在用中提升战法创新成果的质量,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解决好“用得久”的问题。战法创新与战备训练实践是相伴相随的,不是今年搞了明年就不搞,而是要作为打仗准备的重要内容持续不断地抓下去。应当盯住关键问题不放松,围绕立题、研究、论证、完善、推广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筹划、工程化设计、全过程监督,建立起滚动发展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向前推进。那些优秀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战法创新成果,应当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整理,看准一项、成熟一项就写入战斗条令、训练大纲、作战方案、训练教范等进行固化,让战法成果更好地为作战服务、为训练服务。

洞察战法研究之“变”

兵无常势,法无定法。战法研究不能奢望试图研究出一本“作战宝典”,学会了就打遍天下无敌手,而要随着形势任务、武器装备、力量结构发展变化,突出个性化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什么样的“矛”破什么样的“盾”的问题。

因势而变。当前,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一体化指挥平台、网络化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等大量列装,新技术、新装备、新型作战力量、新式指挥手段的广泛运用,强制性地牵引着部队作战编组、指挥方式、决策方式、运行机制、信息流程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部队真正迈入了信息化的门槛,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然固守于机械化战争思维去研练战法,那只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因敌而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刘伯承七亘村“重叠设伏”等战争奇迹,无不得益于战前充分了解对手的意图、抓住了对手的弱点,并据此创造了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场态势。为此,战法创新必须在“课前”下功夫,切实把作战对手研究透,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充分利用网络、军事情报等各种手段,跟踪研究潜在对手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作战手段,掌握其发展变化和最新动态,熟悉其主要装备的战术性能、技术原则及作战运用,分析其强中之弱、优中之劣,在动态发展变化中找到敌人短板、拉长己长板,进而寻求克敌制胜之策。

因境而变。战法是过河的桥和船,必须着眼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来研究,如果过于强调普适性,其结果只能归结为原则性,还是解决不好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同时,战法的运用也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不是越新越奇越好。比如遂行高寒山地作战任务,在贯彻信息主导、联合作战的同时,还得研究怎么“人扛马驮”,处理好“骡马化”的问题,这就是特定的实际情况,如果脱离这个实际情况,那就会搞成理想化、模式化,而战争从来都不是解简单的一元方程式。

掌握战法研究之“术”

揭示作战特点规律的对策是“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措施则为“术”。法为术之本、术为法之用;无法则术乱,无术则法空。战法创新,既要着力研究指导作战之“法”,也应抓好打仗具体之“术”的研究。

解决好“上”“下”结合的问题。比如,师以上机关应重点围绕贯彻现代作战信息主导、体系破击、精确作战等新理念,深入研究作战的方法原则问题;团以下部队,特别是营以下分队,命题则不宜过大,应当结合自身任务、手中武器和官兵素质实际,从小处着手、从作战最需要入手,研究一些诸如“如何打得准”“如何到位快”“如何展得开”等小而实、用得上、易操作的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使战法得到体系化的行动方法支撑,真正落地生根。

解决好“战术”“技术”结合的问题。“术”也包括技术。东方智慧讲求思辨、谋略,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谋略来解决,当战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我们就应把眼光投向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术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强,技术决定战术的特征日益凸显。因而,研究作战需求,特别是技术需求,应成为作战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时刻对技术进步保持高度敏锐性,深刻把握其对军事发展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新系统、新平台、新手段效能,通过“技术”与“战术”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促进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