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不如人”到“中国制造”,为中国军工点赞!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田 博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4-13 03:15

前段时间,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热映,瞬间引起国人关注。镜头掠过,高铁驰骋跑出“中国速度”、港珠澳大桥横亘沧海、苍穹之上现“悟空”、深海之下有“蛟龙”……这些年,军工领域吐故纳新、百花齐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伟力、创新的魅力,令国人由衷赞叹:“厉害了,中国军工!”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为中国军工点赞!

——从一部国产电影看“中国版”的军工制造

■田 博

前段时间,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热映,瞬间引起国人关注。镜头掠过,高铁驰骋跑出“中国速度”、港珠澳大桥横亘沧海、苍穹之上现“悟空”、深海之下有“蛟龙”……这些年,军工领域吐故纳新、百花齐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伟力、创新的魅力,令国人由衷赞叹:“厉害了,中国军工!”

国家发展,离不开军队发挥保障作用。当异国燃起战火,中国军舰迅速驶进港口,将战火硝烟阻挡在视野之外。“祖国派军舰接亲人回家!”成为影片里中华崛起的点睛之笔。

一般而言,衡量一支军队的实力,武器装备是最直观的视角。这五年,我国国防科技领域成果丰硕,一大批高精尖武器装备呈井喷之势汹涌而来。影片中,气势磅礴的武器装备画面让观众连连赞叹,这些国之重器的亮相折射出军工战线自信开放的风采。

“器不如人”成为历史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一度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器不如人”的历史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在一代代军工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制造”实现了从模仿到超越的破茧成蝶,以一张全新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

循着遥远的天际线眺望,C919青云直上、AG600御风而起、运-20鱼跃龙门,中国大飞机“三大主力”在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胜利“会师”。极目苍穹,碧空下尽是国产战机振翅高飞的身影,从起步到腾飞,一个自信的航空大国正朝着强国伟业蓄势进发。

随着镜头延伸,万顷波涛之上,汽笛声响彻云霄,彩带迎风鼓荡,首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辽宁号”航母从此不再孤单。从改造到建造,短短数年间,曾经的蓝图成为眼前实景,国产舰艇“下饺子”速度的背后,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长足进步。

与三军将士同框出镜,影片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现场,22辆99A主战坦克全部按照实战要求进入战斗状态,行进在陆上作战群最前列,主战坦克的升级换代见证了中国陆军的跨越发展,意味着陆军开始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跨越;歼-20战机首次以三机编队的临战姿态在朱日和基地上空划出壮美航迹。相比之前的胜利日大阅兵,这次阅兵新型装备占了近一半,短短两年间,“中国制造”让世人刮目相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从太空到深海,处处可见五星红旗的身影。量子通信领跑全球、载人航天屡建新功、中国“天眼”探秘宇宙、“蛟龙”号创世界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接踵而来的科技创新突破,离不开中国军工人的默默耕耘。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那些巧夺天工的构想,来自群峰竞秀的科研专家群体。从万里归国、奉献大漠,为我国铸造“核盾牌”的著名物理学家程开甲院士,到用不竭的智慧助力海军走向深蓝,让中国海军驱逐舰进入导弹时代的潘镜芙院士;从隐姓埋名30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黄旭华院士,到倾注心血锻造“海上飞鲨”,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正是这些夙兴夜寐的国之栋梁,托举起国防军工的钢铁脊梁。

一流的创意,需要一流的工匠人来实现。有“独臂焊侠”之称的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卢仁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苦练装甲车车体焊接技术,实现了“车体焊接滴水不漏”;专注航空发动机维修的专家张永光,手工修复的产品精度达0.001毫米,被比作“微生物实验”;被称为“火药雕刻师”的高级技师徐立平,面对高危职业履险如夷,经过他双手整形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误差甚至小于机械作业。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无须奢谈境界,不必堆砌辞藻,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运载火箭平台下那醒目的标语说出了军工人的心声:“撸起袖子加油干,开拓创新攀高峰。”他们的信仰与智慧,让我军“器不如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让军队“走出去”底气更足

在央视2018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走上领奖台。近年来,刘锐与战友驾驶轰-6K “战神”轰炸机空巡黄岩岛、西出太平洋,被誉为强军兴军的“锐一代”。

或许有人不知道刘锐,但一定见过那幅轰-6K南海战巡飞越黄岩岛的照片。他驾驶庞大的轰-6K战机在空中与海上的黄岩岛同框共景,燃爆网络,网友一片喝彩。

“国家的利益需求在哪里,‘战神’的威慑力就必须到哪里!”为维护国家利益,刘锐和战友们朝着星辰大海勇敢进发。对他们来讲,脱胎换骨的轰-6K 是决胜空天的底气所在。重器在手,使命在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让“战神”飞得更高更远。

无独有偶。去年3月的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在回应有关日本炒作“中国海军通过宫古海峡国际水道驶向太平洋”的提问时,发言人吴谦镇定地回答:“也许是因为以往中国军舰过宫古海峡过少了,那么今后我们多过几次,日方习惯了,也就好了。”

“习惯就好”这样的回答仿佛轻描淡写,却字字千钧。从也门撤侨到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我军一系列海外行动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时代需要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军队,影片中我海军航母编队在大洋上劈波斩浪,“飞鲨”舰载机乘风蹈海的画面,就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真实写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器装备是国家工业制造水平最好的试金石。“彩虹”无人机享誉全球、VT-4主战坦克赢得海外大单、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山鹰外贸飞机总装下线……凭借日趋精密的技术水平和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国产武器装备走向海外的底气更足。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性能优异的武器装备背后,是日益强大的国防工业实力作支撑。能锻造大飞机、航母、高铁重要部件的8万吨模锻压机、能吊起美军千吨驱逐舰的起吊机、能吊装英国航母的巨型龙门吊……这些国宝级设备在影片中不断出现。这些令世人瞩目的设备昭示,我们不仅实现了自主研发,而且取得了世界领先。

2016年的中国航展上,两架歼-20战机凌空起舞,精彩的飞行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欢呼。不仅是歼-20,多款国产武器同样惊艳亮相,VT-4主战坦克越野机动如履平地,空警-500堪称世界一流,翼龙-2无人机展示强悍的挂弹能力……日趋完善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刷新了世界对中国军工制造的印象。如今,国产武器以昂然姿态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