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隐形飞机无所遁形的米波雷达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强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4-04 15:21

米波雷达火眼金睛 隐身飞机无处遁形

隐身飞机横冲直撞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近日,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反隐身雷达总师吴剑旗做客央视节目时表示,中国目前是唯一具有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的国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代表室总代表王庆也指出,米波三坐标雷达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反隐身雷达的空白,达到了世界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

那么,米波雷达究竟如何让隐身飞机无处遁形?为什么我国的先进米波雷达堪称世界唯一?科技日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王群教授。

JY-26相控阵米波雷达

潜力巨大 先天具反隐身优势

“米波雷达是指工作波长在1至10米,工作频段在30至300兆赫兹的一种长波雷达。传统的米波雷达大都是两坐标的,多使用老式的八木或矩形抛物面天线。”王群介绍。传统米波雷达体积和重量大、分辨率差,探测精度低、目标识别能力有限,而且受地面反射波的影响大,与民用信号重叠严重,导致其低空探测能力弱、覆盖空域不连续、抗干扰能力不足、阵地适应性差。因此,尽管米波雷达曾在二战前后占主流地位,但微波雷达以其精度高、更好的抗干扰能力逐渐取代米波雷达,成为骨干雷达。

然而,隐身飞机的出现让防空网中的主流雷达完全失去用武之地。这种尴尬局面一直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才得以缓解——美国F-117隐身轰炸机被成功探测并击落。很多资料表明,经过数字处理和固态化升级后的俄制P-18米波雷达在发现和击落F-117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战例也促使米波雷达重新进入雷达专家的视野。

“一般来说,现有隐身战机的雷达隐身,主要集中在战机的前部和腹部,且隐身电磁波段大都在0.3至29吉赫兹的频率范围,基本只能对付主要位于地面和海面且发射和接收都在同一地的微波(单站)雷达——它们在军事上使用最多,对突防战机的威胁也最大。显然,米波雷达恰好避开了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正是它探测隐身战机的主要原因所在。”王群指出,与工作频率较高的雷达尤其是微波雷达相比,米波雷达所具备的先天优势之一,就是能探测隐身战机等隐身目标。吴剑旗此前也曾科普道,从反隐身的角度来看,米波雷达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只要克服缺陷,必定会成为国之重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