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空间威慑的特征、类型和运用要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袁艺
编者按:当敌对双方都具有确保侵入破坏对方网络的能力时,就可以带来双向网络遏制,使得双方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游戏规则,形成一个无形的安全阀,甚至国际上也会形成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惯例协议或公约,网络空间由此成为可以产生巨大威慑效应的战略领域。网络空间威慑继核威慑之后,开始进入大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视野。研究网络空间威慑的特征、类型和运用要点,成为网络强国、网络强军的必须考量和必要行动。
随着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二类生存空间”和军事对抗的“第五维作战空间”。世界各国围绕网络空间的主导权、控制权、话语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网络空间的竞争已达到与人类生存、国家命运和军事斗争成败休戚相关的程度。思考网络空间威慑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价值。
一、网络空间威慑的优劣分析
网络空间威慑,是指在网络空间采取各种行动,展示瘫痪控制敌方网络空间,并通过网络空间跨域控制敌方实体空间的决心和实力,从而达到慑敌、止敌、阻敌、遏敌目的的一种战略威慑形式。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相比所具有的“虚实二相性”,网络战与传统作战样式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决定了网络空间威慑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一)网络空间威慑的优点
网络空间威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威慑方式更趋文明和人道。与基于物理、生物、化学杀伤机理的核生化武器相比,网络战武器的直接杀伤和破坏效应要远小于前者,通常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和污染,也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引发人道主义灾难。二是威慑成本低效费比高。网络战武器以病毒、木马等软件为主,成本相对低廉,技术门槛较低,而造成的破坏效果却相当惊人。网络防御点多面广,防不胜防,要网络安全程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投入成本会呈指数级增加。网络进攻的低成本与网络防御的高成本对比鲜明,使得网络攻防呈现“矛尖盾薄”的特点,网络战武器因而被称为“穷国的原子弹”。三是威慑手段多样实用性强。网络战武器多种多样,网络攻击目标多元,决定了有多样化的网络空间威慑手段可供选择。网络攻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恢复的,只要运用实施得当,引发战争和促使战争升级的风险相对较小。从某种意义上讲,核武器的威慑价值远大于实战价值,而网络战武器则是实战价值与威慑价值兼具。四是威慑运用可重复灵活性强。“核门槛”一旦跨过就会爆发全面核战争,处于核均势的双方将陷入相互摧毁状态,轻易实施核威慑特别是对无核国家进行核威慑,还会招致国际舆论的谴责,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核威慑手段的使用。而网络空间威慑软硬结合、威力可控的特点,决定了其可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变化和需要,适时调控威慑强度,先期使用、全程使用、反复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二)网络空间威慑的不足
网络空间威慑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威慑效果的可信性未得到充分验证。核威慑的可信度已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然而,截至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大战还没有真正爆发过。人们对网络战惊人的破坏力,更多的只是一种猜测和担忧,网络战的真实威力只有经过实战检验后,才能真正令人信服。二是威慑手段的可靠性不太高。网络战是敌我双方网络攻防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网络对抗复杂、技术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战攻击效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达不到预期作战目的,使威慑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对敌实施网络空间实战威慑时,敌方若及时采取各种有效防御手段,就会增加己方网络攻击的难度和降低破坏效果,甚至导致攻击行动的失败。三是威慑范围的可控性需进一步改善。病毒武器作为网络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其传播性强、可控性较差、影响范围比较广,很难针对敌国计算机和网络发动专门性、针对性极强的攻击。如果不能控制其有效作用范围,就会波及第三方中立国家,甚至使自身也成为受害者,因而病毒武器的使用有“投鼠忌器”之患。四是威慑对象的可选择性受限。核威慑对任何国家都是明确而有效的,而网络空间威慑的效果与敌国的信息化程度有很大关系。网络空间威慑对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极为有效,而对那些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依赖性不强的不发达国家,则很难发挥效果,甚至完全不起作用。五是威慑实施的组织相对复杂。世界各个核国家无不对战略核力量实施集中统管,指挥控制权高度集中,组织实施核威慑行动时可以准确控制到每一个作战单元,组织实施十分周密。而网络空间威慑的组织实施,要涉及侦、攻、控、防等多支力量,人员多、规模大,且分散在军地不同部门和单位,组织起来非常复杂,形成合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