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战的先锋:空间机器人

来源:科普中国责任编辑:刘航
2016-01-05 14:34

自1957年苏联向太空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太空已经被各大军事强国确认为新的军事高边疆而争先占领。截至2015年,太空卫星总量已达1000多颗,其中我国有140多颗,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卫星技术发展到目前却遭遇了一个瓶颈,使其在战争中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目前的环地轨道上分布着许多太空垃圾,它们主要来自于报废的卫星和火箭发射时遗留的残骸。

卫星能力的局限

这个瓶颈是卫星只能按照固定的轨道飞行。卫星在被火箭发射到一定高度后,因超越了第一宇宙速度(7.9km/s)而脱离了地球引力的限制,在真空中可以不停围绕地球做圆周或者椭圆运动,因为这个速度初值是运载火箭赋予的。运载火箭与卫星脱离时开始,卫星都无法再对该速度矢量进行调整,就只能沿着一个固定的轨道飞行。要想变轨到另外一个轨道上,就需要额外的动力。科学家们开始时在卫星上装上一些燃料,试图实现变轨飞行,但很快发现因为载荷的限制,燃料实际上只能有限地用几次来调整卫星姿态就会耗尽了,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变轨。燃料一旦耗尽,卫星的寿命也很快到头,特别是低轨卫星在不断地和大气层上部的空气分子摩擦下,导致预设轨道出现误差。误差长期积累后,如果不用燃料进行轨道修正,就会失去控制,甚至成为太空垃圾。因此,如果能够对在轨卫星进行燃料补给,不但可以增加卫星寿命,还有可能实现机动变轨。这项能力的实现在军事上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例如,我国目前的光学侦察卫星与海洋监视卫星可以用于侦搜航母的本就不多,如果按照普通轨道运行,必须维持7天或者14天的重访周期,才能进行较好地全球监视。这就导致作战时想侦察某一区域而卫星没在可用的位置,可侦察该区域时对手已经逃走的尴尬境地。而一旦拥有了卫星变轨技术,就可以临时调集数颗卫星对重点区域进行快速排查,一旦发现航母立即使用反舰弹道导弹攻击,那美军航母就再也不敢轻易驶入我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范围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