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飞中的首架原型机,该机加装了红色雷达罩。
计划出口的米-26(包括签订了合同但是没有交付给使用国的飞机)的编号则自成一家,它们的编号是根据苏联出口航空器编号规则而制定的六位数字。出于同样的安全考虑,六位数字中没有批号和该机在该批中的序列号。前三位是出口国代码,其中第一位为出口地区代码,比如226代表伊拉克,第一位数字1代表欧洲,2代表亚洲,3代表非洲,4代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5代表南美,从这些编号或许可以揣测到苏联人并没有兴趣把装备出口到北美,虽然后者由于想了解铁幕东边的武器装备而求之不得。第四位总是一个2,另两位数字则代表为该国造的第几架飞机。因此,226206代表为亚洲国家伊拉克造的第6架米-26系列飞机,该机的型号是米-26T。机号雕在三个金属盘上,他们分别位于三个舱门的左手边。这样做是为了飞机在维修将旧门换掉时不至于将飞机的编号搞错。
那些被用作测试的量产机的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比如上文提到过的34001212013号米-26于1987年7月8日在代号为卡兹别克的机场试飞时坠毁,原因是在飞行完成后落地时由于机头高度过高,使得尾部擦到了地面,紧接着尾撑被打飞,由于尾桨失去作用,在偏转力矩的作用下机身急速逆时针旋转,随即右侧机身在于地面摩擦时起火。不过幸运的是机组成员都活了下来。还有,在一次探索单发满油着陆技术时发生了重大事故,在触地时发生反弹,接着右侧机身收到猛烈撞击,巨大的冲击力将尾桁折断,燃起的大火烧毁了发动机,但是六名机组成员也都活了下来,在此次事故之后相关单位改进了米-26起落架的阻尼器并且加固了尾桁。还可能存在问题的是CCCP-06003(编号为34001212106)号米-26T,该机在1989年5月14日在秋明市一处机场做单发着陆训练时受损。
米-26的最重要的用户是苏联航空兵部队的运输直升机团,然后是苏联民用航空总局。交付给两者的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军用型在机身整流罩内装有箔条和热焰弹发射装置,并且在机身舷窗位置有机枪等武器,还有就是涂装是苏军的绿色涂装。冷战中,不论美国还是苏联,都非常热衷于创造世界纪录,或许是由于真刀真枪的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过于可怕,所以只能在纪录上一争高下了,米-26在还没有大规模交付苏军和苏联民航总局的时候就已经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例如,1982年2月4日,米-26纪录机在阿尔费罗夫的操纵下载着25吨的货物爬升到了海拔4060米,这就好比带着一辆步兵战车爬上了青藏高原;之后该机又在最大起飞重量56768.8千克的状态下爬升到了2000米高度,这也是一项世界纪录。同年,又由女飞行员柯佩特创造了九项女子世界纪录。在米-26装备部队之后,苏军飞行员打破了由多项由米-8在1967年创造的世界纪录,该项纪录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飞机进行改装)由红旗空军飞行院相关人员克雷洛夫的主持下进行。1988年8月7日,机组成员包括来自试飞员中队一连的拉兹别加耶夫和拉夫连季耶夫、导航员丹尼洛夫还有机师布拉尔科夫驾驶米-26完成了从莫斯科到沃罗涅日再到古比雪夫再返回莫斯科的漫长飞行,航线总长度为2000千米,平均时速279千米,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这条线路的原因是其包含诸多复杂气象条件,比如剧烈的大气湍流和降雨,目的是为了创造恶劣气候飞行的世界纪录,黄天不负有心人,再加上当时的老天爷给足了面子出现了各种复杂气象情况,所以他们创造了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