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略核力量的中坚:“烈火”系列导弹
在“烈火”系列中程及远程弹道导弹中,除技术演示型“烈火”导弹之外,还有“烈火”-1、“烈火”-2、“烈火”-3、“烈火”-3改进型、“烈火”-4导弹以及“烈火”-5导弹等多种型号。1989年,技术演示型“烈火”导弹进行首次试射并取得成功。该弹为两级导弹,全长21米,最大射程2000千米,并未发展为武器系统。1995年,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印度暂停“烈火”导弹的发展计划。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取得成功,并开始研制“烈火”-2中程弹道导弹。
此后几年间,外界一直将印度1989年试射的“烈火”原型弹称为“烈火”-1。事实上,到1999年,印度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才决定开始研制一种射程介于“烈火”-2导弹和“普里特维”导弹之间的弹道导弹,并将其命名为“烈火”-1,以区别最初试射的“烈火”原型弹。“烈火”-1为单级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射程700-800千米,弹长15米,直径1米,重12吨,采用新型制导/控制系统,可携带1000千克重的核弹头。“烈火”-1采用铁路机动或公路机动方式发射,从而降低了被预先攻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作战机动性。由于采用单级固体推进方式,部署、发射更为迅速,从而使其具备有效的二次打击能力。
“烈火”-2弹道导弹为两级固体导弹,全长20米,两级的直径均为1.0米,发射重量16吨,最大射程3000千米。导弹采用惯性加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命中精度约45米。该型导弹可采用铁路机动或公路机动方式发射,由印度自行设计研制,除制导系统少量传感器需从欧洲国家进口外,其余部件均为国产。“烈火”-2导弹在成功进行两次飞行试验后,于2002年进入低速初始生产阶段。
“烈火”-3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在3500-4000千米,全弹长约13米,为两级固体推进导弹。根据印度国防发展研究局的消息,该导弹的第一和第二级由先进的碳合成材料制成,降低了系统的总体重量,且两级发动机都配装了万向喷管。该系统可携带600-1800千克的常规弹头或核弹头,据估计核弹头当量可达200-300千吨。末制导采用了先进的光电制导或主动雷达制导,提高了命中精度。
“烈火”-5导弹长约17米,重达50吨,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导弹,可携带1000公斤的载荷,射程约5000千米。该型导弹还可改装,用来发射小卫星,甚至可用来击落在轨的敌方卫星。与以前四代“烈火”系列导弹不同,“烈火”-5能够进行公路机动发射,且拥有更高的命中精确度。印度媒体经常称其为印度首种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范围几乎覆盖亚洲,但严格来讲,它只能算是中程弹道导弹,因为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至少要达到5500千米。目前,该导弹已多次试射成功,有望于2017年服役。
据外媒报道,印度还在发展射程更远的“烈火”-6型导弹。据悉,“烈火”-5能携带3枚核弹头,而“烈火”-6将携带10枚。
从“烈火”-2改型而来,身世复杂的“烈火”-4导弹
长期以来,“烈火”-4导弹见诸报道不多,这也使得它相对其他几种型号的“烈火”导弹更为神秘。“烈火”-4导弹使用两级复合固体燃料推进,采用公路机动发射,长约20米,重约17吨,射程约40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该导弹装备印度最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第五代机载计算机及分布式体系架构,具备修正和引导自身飞行干扰的最新功能。该导弹还装备基于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和高可靠冗余的微型导航系统,确保该导弹的打击精度能达到两位数。此外,该导弹还装备能经受4000℃高温的再入防热罩,确保导弹内部温度低于50℃,使内置航空电子设备能正常运行。“烈火”-4导弹填补了“烈火”-3导弹与“烈火”-5导弹之间的空白,提高了导弹杀伤力和作战半径。该导弹装备了印度最先进的国产激光陀螺仪和复合燃料发动机,与美国“潘兴”导弹相比,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0年10月,“烈火”-4导弹首次试射以失败落幕。当时,这种导弹还没有正式命名为“烈火”-4导弹,对外仍是称“烈火”-2导弹改进型。此次试验失败后,印度科学家们对其导航、推进、电子设备等系统进行了改造,为印度导弹技术实现了一次“大跨越”。2011年11月15日成功试射“烈火”-4远程导弹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印度国内媒体中引发巨大反响。印度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从现在开始,这种型号的导弹就被称为‘烈火’-4型。”印度主流媒体在纷纷对此报道的同时,还称其为印度导弹事业开启“新时代”。据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报道,负责“烈火”-4型的项目主任是一名48岁的女性科学家,名叫泰西·汤姆斯,就任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烈火”-4型的成功也令她在男性聚集的DRDO中名声大噪。
2014年1月20日,印度战略部队司令部和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联合进行具备核能力的“烈火”-4弹道导弹的第三次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该导弹的能力。此次试验是“烈火”-4导弹连续第三次成功飞行试验,同时也是该导弹最后一次研发飞行试验,之后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试验中,一枚“烈火”-4导弹从惠勒岛奥里萨邦海岸发射,飞行高度达850千米,经过约20分钟飞行后命中目标,命中精度100米以内。此次试验达到所有任务目标。沿岸的远程雷达和光电跟踪系统对整个飞行试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钱德尔表示,此次试验意义重大,之后该导弹将进行批量生产。同时,将使印度的威慑、有效性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与同期的重大事件一起:“烈火”-5导弹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光辉”轻型战斗机达到初始作战许可;印度首艘“歼敌者”核动力潜艇达到核反应堆临界;BO5潜射导弹和“阿琼”Mark Ⅱ主战坦克研发阶段的完成,反映了印度研发和生产现代武器和平台高度成熟的能力,增强了印度的威慑和防御能力。
目前,印军翘首以盼的的“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尚处于构建的初级阶段,与该领域的先行者相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印度不断拓展导弹射程,不仅不会为其赢得战略优势,反而会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其凭借核武器谋求大国地位的举动投来更多不信任的目光,客观上对印度的大国诉求产生负面影响。印度军队这种凭借核力量向外炫武的做法,有明显针对邻国的意味,势必引起有关方的抵制甚至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