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步兵像什么模样
——对步兵转型的认识和思考
步兵是最古老的兵种,也是最灵活、适应性最强的兵种。当前,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进入关键期,正由规模陆军向精干陆军、区域陆军向全域陆军、平面陆军向立体陆军、单能陆军向多能陆军转变。而步兵整体上还处于半机械化发展阶段,转型是大势所趋。
推进步兵转型,应在陆军整体战略转型的框架下,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作战能力为重点,以体系建设为支撑,努力实现步兵由区域平面作战向全域立体作战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维多能转变,由基于武器平台向基于信息系统转变,其目标定位可确定为“全息感知、全域机动、全谱作战”。
围绕陆军一体化作战行动,步兵转型的能力需求包括七个方面,即攻防兼备的信息作战能力、打引结合的火力打击能力、综合多能的兵力突击能力、全域战场的立体机动能力、多维一体的综合防护能力、持续全面的战斗保障能力、实时精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按照陆军体系化建设思路,步兵转型的力量结构应与陆军体系力量上下衔接,与其他兵种横向互联、功能耦合。具体而言,一是要突出模块化建设,将步兵师旅作为战役行动的基本模块,将步兵营作为战术行动的基本模块。二是要突出合成化建设,围绕信息力、火力、兵力、保障力,系统整合作战力量,实现作战能力重构。三是要突出轻型化建设,配备可进行远距离空中输送的步兵战斗车辆,主战装备能够依托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实施远程空中战略战役投送,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实施广泛的战场机动,从而与装甲机械化部队形成高低搭配、快慢衔接、轻重结合的力量布局。
陆军整体战略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步兵、装甲、炮兵、陆航、通信、侦察、工兵等10大兵种,各兵种力量相互联系、互动耦合,共同支撑整体陆军作战体系。推进步兵转型,必须深入分析其与整个陆军作战体系、与其他兵种体系的联系,切实在强化内集外联中优化步兵转型的内外环境。
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背景下,“体系支撑、精兵制胜”成为重要的制胜机理。与空军围绕飞机飞行、海军围绕舰船航行、二炮围绕导弹发射构建基地化、网络化、集中化的侦察、预警、指挥、保障体系不同,陆军由于作战对手、作战力量、作战地形、作战任务多元,体系支撑需求各异,各种作战和保障力量通常自成一体,按需要逐级向下加强配属,从而造成体系支撑力量条块分割,难以集中发挥整体优势。在陆军整体战略转型和作战体系重构的框架下,研究步兵作战的体系支撑,必须把基于力量叠加增效的逐级加强配属和基于信息系统网络聚能的体系支撑区别开,紧贴基于信息系统的步兵作战需求,着力在体系支撑力量的“五化”上下功夫,即侦察情报体系网络化、指挥控制体系扁平化、兵力投送体系配套化、火力支援体系模块化、综合保障体系基地化。
随着新型作战力量在陆军体系结构中的不断增强,陆军作战能力结构和战术运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战场环境更加透明、战场空间趋向多维、战斗部署高度分散、战斗方式更加精确,从根本上改变了陆军作战的基本形态。可以说,新型作战力量代表了陆军建设发展的方向,是陆军整体战略转型的“质变”部分。推进步兵转型,必须与新型作战力量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充分发挥新型作战力量的牵动作用和步兵转型的推动作用,形成陆军整体战略转型的合力。具体而言,就是要突出步兵特种行动研究、突出步兵信息力量建设、突出步兵立体作战探索。
陆军整体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推进步兵转型,应根据陆军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统一标准搭建系统平台,为内集外联提供基础支撑。一是要统一信息标准,在陆军体系框架内,统一数据、语音、视频的标准格式和网络传输设备制式及协议,建立共享的作战综合数据库结构,按照不同的信息需求,建立按级依权信息共享机制,明确接受或发布信息的使用权限,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和信息流动的实时化。二是要打通信息链路,保障扁平栅格化的指挥体系正常运转,以必要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多途径、多制式的数据链路,着力打通指控链、情报链、打击链、协同链“四条链路”,即打通从陆军战役指挥所、各兵种战术指挥所、步兵营指挥所到连、班、单兵的指控链路,打通能够实时获取上级推送的战场态势信息,并将侦察前端实时情报上传汇总的情报链路,打通能够与炮兵、陆航、空军建立专项打击链路,打通兵种内部力量之间的协同链路。三是要规范信息流程。围绕陆军一体化作战需求,建立规范的情报、指挥、协同信息流程体系,确保各类信息的规范、有序流转。要按照战场感知的过程,以情报处理机构为核心,建立统一的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的情报信息共享体系;按照作战指令和信息反馈形成的过程,在各级指挥节点和指挥终端间,建立纵向指挥控制信息流程体系;按照作战协同的过程,在陆军各兵种部队间、各兵种内部不同作战力量间,建立横向协同信息流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