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科技>>科技与战争>>信息站>>正文

信息时代心理战攻击新趋势

责任编辑:李健2013-09-18 10:16

隐形攻击

信息时代,大量先进的、信息化水平很高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它们以空前的规模和能量与心理战战法等交互作用,使得心理战陡然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且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世人瞩目的近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发挥了巨大的“软杀伤”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战争实践表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经典活剧,在当今信息化战争舞台上已悄然地以崭新面貌登台亮相,并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将再演新篇。

攻击行动:趋于全时空

现代信息传媒的空前发展,给信息传播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使得心理战攻击已不再局限于战时的发挥,而变成了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全时空心理较量。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全新的战场环境,为心理战攻击跨越平时与战时的界线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今,以现代信息化传媒为平台的心理战攻击,已迅速渗入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并贯穿到战时和平时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以其超强的渗透力,改变了作战行动直接接触的状态,导致了作战范围的空前扩展,模糊了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战场呈现出非线性趋势,并向立体化、多维化迅疾发展。信息时代的心理战攻击,既始发于军事打击之前,又贯穿于军事打击之中和延伸于军事打击之后,表现为战前、战中、战后连续不断的持续过程,可以形成一种立体、全程、各有侧重的整体攻击体系。

通常,战前心理攻击主要是进行心理威慑。美军对伊拉克动武前,就运用武器展示、试验、销售、军事演习、武力集结等多种方式,大肆炫耀武力,以使敌方望而生畏,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战中,心理攻击主要是进行心理瓦解。交战双方都充分利用心理战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配合武力打击,开展敌后策反、阵前瓦解,力争使对方产生紧张、惊慌和厌战等消极心理反应,以摧毁敌斗志,从而使战争进程向有利于己的方向迅速发展。战争中,美军心理战部队动用了心理战飞机等自动跟踪伊方广播及电视信号频率,全面覆盖其传播信号,进行“信息剥夺”。战后,心理攻击主要是进行心理安抚。美军在近期的几场战争中,每当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结束后,都非常重视“安抚民心”,以进一步巩固其军事行动取得的“战果”,实现其战争意图。

攻击目标:指向深层次

在以往战争条件下,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军事上的心理攻击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作战手段,更多的是直接攻击敌军士气,动摇和瓦解敌军斗志,削弱其战斗力。但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心理攻击的目标已迅速向深层次发展。以往的战争大多以攻城掠地、直接入侵和占领等为主要特征,而在现代高科技空前发展的信息时代,作战双方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在意识形态、民族意志以及制度认同等深层次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对抗。

据外电报道,海湾战争中,在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实施分割包围时,美军就充分利用现代声像信息技术,在深夜播放牧师低沉的祈祷声、教堂震耳的钟声,并假借“神”的旨意,对伊军官兵实施教化、恐吓和干扰,使其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心理机制受到严重损伤,从而顺利达成了其军事和战略目的,并给战争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另据报道,1993年美军在武装干涉索马里的行动中,甚至还成功地运用计算机仿真和激光模拟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天空中虚拟出一个22500多平方米的彩色巨幅耶稣头像,并能发出声音。据称,当时受到这种强烈刺激的那些信奉基督教的美军官兵,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认为这是上帝在帮助他们,使得士气大振。相反,面对如此超常的心理战攻击,所有在场的索马里士兵却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顿时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攻击样式:呈现多元化

传统战争的心理攻击主要依靠战场喊话、投放传单等手段,所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单一的直接作战对象。而面对现代高速度、宽正面、大纵深、立体性的信息化战争,心理战攻击目标已发生重大改观,即不仅针对战场和敌方作战部队,而且往往直接针对整个敌国的社会和民众,尤其是直接针对对方的高层决策机构。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战争中真正的目标是敌方决策者的思想,而不是敌方军队身体。”所以,信息化时代的心理战攻击,往往可以收到拔人之城、夺人之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据外刊报道,早在海湾战争前,美国就组织许多心理学家对萨达姆等高层决策人员的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起居和行为习惯等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系统研究,甚至连萨达姆眨眼睛的次数都作了量化分析。战争开始后,美军有针对性地发起了心理战攻击,通过制造各种谣言诱导萨达姆怀疑身边亲信,使其在大战之前就清洗了一大批军官,从而达成了“借刀杀人”的军事目的。特别是人所共知的“扑克牌通缉令”,也正是美军利用伊拉克在逃高官心理弱点而实施的心理战攻击,此战法迫使近20名高官心理崩溃,主动“自首”。

士气是战争过程中支配和影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心理状态,是军人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重视士气高低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总是千方百计地激励己方士气,并瓦解敌方士气。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通过移动广播技术、信息传媒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可采取直接和间接方式、公开和隐蔽的渠道,全领域、全天候、全方位地实施“信息轰炸”。据外刊报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凭借其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曾用两架喷气式飞机在伊军阵地上空“画”出了一幅巨大的伊拉克国旗,使隐伏在坑道和堑壕中的伊军官兵看后倍感欢欣,谁知两架飞机又突然折回,在刚刚画好的画面上毫不留情地打上了巨大的“×”字,这一切使刚刚兴奋不已的伊军官兵顿时大惊失色。而在阿富汗战争中,针对阿富汗民众普遍贫穷,家中基本无电视、无收音机的现实情况,美军投放了1万多台固定频率的收音机,使阿富汗民众只能收听到美军的心理战信息,从而实现了其心战目的。

目前,世界各国对信息时代的心理战攻击均十分重视,已开始大力加强这方面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与规律有了科学的分析和深刻认识。总之,心理战是攻与防的辩证统一,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既应积极研究心理战战法,磨砺“心灵之剑”;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心理战防御之策,筑牢心理防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