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被称为德意欧洲战场的"软腹部"。1943年5月,突尼斯战役刚结束,美英首脑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代号为"三叉戟"的会议,讨论进攻意大利本土和最后击败德国的问题。会议确定,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后,将实施 一切必要行动,彻底击败意大利。据此,地中海地区的盟军在占领西西里岛后,于1943年9月初发起攻意大利本土的战役,至年底暂告停止。此役,盟军虽然攻占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夺取了一些重要港口和机场,但也为此付出了沉熏的代价。
作战背景
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使盟军摸清了轴心国军队的实力,打破了德国关于地中海是他们"欧洲堡垒"的护城河的信念,坚定了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的信心。1943年7月17日,地中海地区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决定,在结束西西里岛战役后进攻意大利本土,利用在北非和西西里集结起来的巨大人力物力,一举击败意大利。7月2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确认了登陆地点后,命令艾森豪威尔"为使用现有资源尽早发动进攻,你应即刻制定在萨莱诺湾实施登陆的计划。"盟军打算从萨莱诺进入意大利本王后,即向意大利南部发动进攻,其目的是夺取那不勒斯港和福贾机场,为下一步作战行动辅平道路。同时,不断压迫驻意大利北部的德军,为开辟开二战场和攻入法国南部创造有利条件。
1943年8月1日,盟军确定了参加意大利南部战役的指挥系统与作战兵力。艾森豪威尔担任地中海地区盟军最高司令官,指挥海、陆、空军三军。地面作战兵力为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辖美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将军)和英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总计40个师。随时可出动支援在亚平宁半岛登陆作战的飞机达3127架,其中包括406架运输机,650艘舰艇。
为保障萨莱诺湾登陆成功,要求英第8集团军一俟结束西西里作战,即尽快强度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南端卡拉布里亚地域夺占登陆场,以便把德军从盟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萨莱诺湾吸引过来,牵制意大利南部之德军,作战计划代号为"湾城";尔后,美第5集团军在萨莱诺湾登陆,首先占领萨莱诺湾及其城市、蒙特科维诺机场和通往那不勒斯的山间隘口,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然后,与从卡拉布里亚北上的英国第8集团军会合,分别沿亚平宁山脉东、西向北发展,迅速占领包括那不勒斯在内的整个意大利南部。在萨莱诺的登陆,盟军乐观地用"雪崩作战计划"的代号。
盟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使意大利的失败已不可避免,导致国内局势日趋紧张。7月25日,墨索里尼晋见国王时被解职,并被监禁在马达莱纳岛。由前总参谋长巴多利奥元帅组成的新政府一面声称意大利仍是德国的"积极的盟国",战争将继续下去;一面秘密与美英方面接触,准备退出战争。
希特勒预料到意大利新政府有可能与同盟国讲和并背弃德国,及时采取了对策。墨索里尼倒台的第二天,德军最高统帅部即令原拟赴希借担任指挥任务的隆美尔在阿尔卑斯山集结部队,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16日,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及其总司令部越过边界,进入意大利北部。借口是:减轻意大利人保卫北部领土的重担,以便他们增援南部,因为盟军随时会在南部登陆。到9月3日意大利签署投降协定时,意大利境内共有德军16个师,即驻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和驻中、南部的C集团军群(司令凯塞林元帅),各辖8个师。两个集团军群都担负两项任务:第一,一旦意大利投降,两个集团军群便解除附近的意大利部队的武装并夺取其装备;第二,B集团军群负责保持阿尔卑斯隘道畅通,使凯塞林的部队不致陷入包围;第三,C集团军群则负责击败盟军的登陆。
根据西西里岛杰拉反击战的经验,凯塞林确信,必须在盟军登陆过程中或在内陆,在其舰炮射程之外击败盟军的登陆行动。因此,他将部队部署在盟军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周围。如果水际防御失败,便横跨意大利半岛布置一系列防御阵地进行抵抗,直到德军完成兵力集结,发动反攻。因此,凯塞林除将摩步第3师、伞兵第2师部署在罗马地区,直接由其指挥外,其余6个师编入第10集团军(司令为菲廷霍夫上将),担负南部防务,阻敌由南向北推进,为在意大利中央地区组织防御赢得时间,并尽可能不受损失地退到罗马以南地区。第10集团军下辖坦克第14、第76军,其中,坦克第14军所属的摩步第15师和"戈林"师,由于在西西里损失惨重,被调到那不勒斯地区整编,伞兵第1师部署在塔兰托、布林迪西和巴里诸港,新调来的战斗力最强的坦克第16师部署在其认为盟军最可能实施主要登陆的萨莱诺地区;坦克第76军所属的摩步第29师部署在卡拉布里亚沿岸附近,坦克第26师部署在卡坦扎罗地区。另有120架歼击机和50架歼击轰炸机掩护意大利中部和南部。
萨莱诺登陆
萨莱诺位于那不勒斯东南48公里。担负萨莱诺登陆作战的总指挥为一名海军上将,地面部队为美第5集团军(辖美第6军、英第10军),由克拉克指挥,海军兵力由美海军林伊特将军指挥。参加登陆作战的兵力分为南部登陆编队和北部登陆编队。
南部登陆编队,编有各型运输、登陆舰船155艘,支援和掩护作战的舰艇22艘,主要任务是负责运送、保障美第6军在塞勒河以南的佩斯通附近登陆。
北部登陆编队,编有各型运输、登陆舰船316艘,支援和掩护作战的舰艇23艘,主要任务是负责运送、保障英第10军在塞勒河以北的梅奥里、维耶特里和巴蒂帕利亚登陆。
此外,担负登陆战役海上支援和掩护任务的还有航母支援编队(护航航空母舰4艘、机型航母1艘、巡洋舰33艘和驱逐舰9艘)和海上掩护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2艘及驱逐舰21艘)。
9月3日,英第8集团军所属加拿大第1师和英军第5师首先横越墨西拿海峡,沿卡拉布里亚向北推进。同日,参加萨莱诺登陆的各部队分别从奥兰、阿尔及尔、比塞大和的黎波里出发,并在西西里以北与从巴勒莫和特尔尼出发的部队会合,然后于9月8日向萨莱诺驶进。
9月9日凌晨4时30分,登陆编队进至距海岸约13-16公里处,登陆兵经换乘登陆艇后向预定登陆点接近。为控制从萨莱诺湾通往那不勒斯的公路,阻止德军从北面来的增援,2个美军突击队在梅奥里海滩登陆,迅速抢占了基翁齐山口,在俯瞩萨莱诺--那不勒斯的主要公路的山脊上站稳了脚跟。3个英军突击队也在维耶特里顺利登陆,但随即被德军阻于拉莫里纳隘道上。
盟军第一梯队3个步兵师分两路行动。北路英军第46师和第56师主要登陆地点在萨莱诺以南数公里的海滩。登陆伊始即遭到德军的猛烈炮击。尽管有盟军舰炮的火力支援,第一登陆突击波仍遭到德军顽强抵抗。第一天,先头部队向内陆进行了3公里,但伤亡重大,未能占领预定要攻占的主要目标--萨莱诺湾、蒙特科维诺飞机场以及公路的交叉要道。
南路美第36师在佩斯通附近的4个海滩上实施登陆。因克拉克试图取得奇袭效果,不顾海军的反对,没有对敌实施火力准备。结果在离海岸的最后一段路上,登陆艇突然遭到来自海岸的弹雨袭击,部队伤亡很大。在没有舰炮和飞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部队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竭力靠近海岸,登陆后又陷入德军火网中。幸亏海军驱逐舰穿过雷区赶来支援,才阻挡住了德军小股坦克的反击。傍晚,美军左翼向内陆推进了约8公里,右翼仍被阻于海滩附近。虽然第5集团军在头一天占领了所有预定的海滩,但在南、北这两个登陆地段的登陆场仍然极不稳固。
9月8日傍晚,英第1空降师6000人从突尼斯休息营地的比塞大匆忙登上一些临时凑集的英国军舰,于9日傍晚顺利驶进意大利"脚跟"--意海军基地塔兰托港。由于意大利政府已于前一天宣布投降,第1空降师未遇到抵抗就占领了这个可供1个集团军使用的头等海港及其附近的机场。原驻守该地区的德军伞兵第1师除部分兵力已被调往萨莱诺地区,其余则已奉命撤往塔兰托以北190公里的福贾。这样,英军第1空降师两天内就占领了布林的西和巴里。
9月10日凌晨,英军第56师占领了蒙特科维诺机场及巴蒂帕利亚,英第46师占领了萨莱诺,德军第16装甲师遂将其大部兵力向北调往英军方向,并通过猛烈反攻将英军第56师逐出了蒙特科维诺和巴蒂帕利亚。美军趁机扩大桥头堡,以预备队第45师大部登陆,沿塞勒河南岸穿越佩萨诺向纵深推进,但很快就被德军拦阻,并在德军组织的一次反击中被迫后撤。至11日日终前,美第36师向前挺进了15公里,英军的2个师占领了萨莱诺及其以南沿岸地带,纵深约20公里。
到9月12日,第5集团军的登陆场稍有扩大,但尚未达到规定的范围。3天过去了,德军第16坦克师通过凭险据守和积极反击。暂时将已登陆的盟军4个师阻止在两个纵深浅近、彼此隔开的滩头阵地,为争取后援赢得了时间,而盟军原计划3天到达那不勒斯的希望落空了。至此,德军有3个师到达萨来诺地区,准备沿着盟军登陆地段的分界线--塞勒河向下游实施全面反击。德军的企图是对美第5集团军分而歼之,各个击破,先集中力量攻击一个登陆地段,然后再攻击另一个登陆地段。
9月13日,得到增援的德军发起了强大攻势,冲进美、英军之间的缺口,将其截为两部分,迫使盟军退至离海岸3公里以内的地方,处境极为危险。克拉克不得不向休伊特提出紧要求:准备重新迁走第5集团军司令部,并把一切可用的船只准备好,以便从滩头撤出第6军,使其在英军方向重新登陆,或者让第10军转移到南部去,并呼吁战区统帅部予以紧急增援。
为保住登陆场,盟军立即采取措施,火速增援岸上部队。向登陆场空降了美空降兵第82师,当晚第一批空降部队投到了南部登陆场。14日,盟军地中海战场所有可以用的飞机,都被调去轰炸德军及其运输线。在这天飞机出动了1900多架次,军舰发射的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有效地阻止了德军向海滩推进。英军第7装甲师于15日晨开始在北部登陆场登陆。到15日终,盟军部队终于巩固了阵地。
16日晨,德军集结兵力分两路对英军方向再次发动攻势,企图扭转局势,遭到胃军舰、机、炮火力的猛烈袭击,损失惨重,反击遂告失败。同日,英第8集团军先头部队在萨莱诺东南60公里处与美第5集团军会师。至此,盟军第15集团军群在亚平宁半岛构成了一条统一的战线。凯塞林认识到,重新夺取登陆场代价太大,德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兵器继续抵抗,遂决定放弃萨莱诺和那不勒斯,逐渐向北撤退至沃尔图诺河后面的一条既设防线。
攻占意大利南部
9月21日,亚历山大下达继续进攻意大利的任务和未来作战计划:巩固萨莱诺--巴里一线阵地;占领那不勒斯和福贾;占领罗马;进攻佛罗伦萨和阿雷佐。预定在年底前夺占罗马。
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沿东海岸推进。9月22日,英第78师在巴里登陆,印度第8师接着在布林迪西登陆,与英第1空降师一起,归英第5军指挥,同时,把英第13军调到东海岸,第8集团军陆上力量已有了很大加强。但直到27日,英军才从巴里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出福贾刺探敌情,由于德军在英军逼近时弃城而逃,英军便顺利占领了数个机场。
10月3日,英军采取夜袭的方法,夺取了德军第1伞兵师防守的小港特尔莫利。但德军利用英军在作战准备上的耽搁,从西海岸调来了坦克第16师屏护第1伞兵师防守的比费尔诺河防线,并于5日发动了一次反击,将英军赶回到城市边缘,几乎切断了英军向南的运输线。德军的反击,致使蒙哥马利在进攻下一道特里尼约防线之前,暂停出击两周,以便进一步整编部队和充实补给。
此间,克拉克的第5集团军正从萨莱诺向西海岸北部缓缓推进。英军第10军几乎是在德军开始撤退后的一星期才发动攻势。直到10月1日,其先头部队攻占了港口早已被德军严重破坏的那不勒斯。此时,距盟军登陆日已过三周。而美军第6军沿着已被破坏了的内陆公路,以平均每天5公里的速度缓慢推进。一星期后,第5集团军才进至德军退守的沃尔土诺河一线。
10月12日夜间,第5集团军对由德军3个师防守的沃尔土诺河一线发起进攻,但遭到了阻击。16日,德军的阻击部队完成任务后,主动向北撤退至下一道--临时修建的沿加里利亚诺河到拉皮多河的防线。
10月份的第一周,蒙哥马利的部队渡过比费尔诺河后重新调整部署,第5军于22日夜对据守特里尼约河的德军发起攻击,并在27日扩大了战果,但却受阻于泥泞的道路和敌炮火,直到11月3日才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阵地,迫使德军撤到了桑格罗河一线,接着又是一个漫长的停顿时期,蒙哥马利调用新近到达的新西兰第2师,使他可用于进攻桑格罗河的兵力增加到了5个师和2个装甲旅。11月28日晚,蒙哥马利以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发起大规模攻势,渡过了桑格罗河。德军第65师(一个由几个国家的部队拼凑起来的师)在盟军的攻击下溃退下来。德军在退往后面的主要防线后,重整旗鼓。12月2日和3日,在内陆侧面奥尔素格纳出现了一个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可惜盟军没有抓住。因而凯塞林从北面及时调来了坦克第26师和摩步第90师实施增援。这样,盟军进展的速度就变得更加缓慢了。直到12月10日,第8集团军才渡过离桑格罗河13公里的莫罗河。接着,又受到了阻挡,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由于天气不好和公路遭到破坏,第5集团军也耽误了三周,直到11月5日才发起进攻。德军的抵抗很顽强,经过10天激战,只获得少许进展,克拉克不得不把疲惫不堪的部队撤回进行改编。此后,第5集团军的兵力扩大到相当于10个师,而凯塞林扼守亚平宁山脉以西的兵力也增加到5个师。12月2日,第5集团军重新发动攻势。英军第10军12月3日快要到达卡米诺山的三千英尺高峰时,被德军的反攻赶了回来,直到6日才得占领,并抵达加里利亚诺河一线。与此同时,右翼新投入作战的美军第2军和第6军一道,在比较广阔的战线上向拉皮多河推进,但他们遇到的抵抗日益增强,经过几个星期努力,仅仅进展数英里,最后只得停止进攻。第5集团军至此已伤亡近4万人,其总数大大超过了敌军的损失。
1943年即将过去时,双方在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前陷入僵局。直到5个月后,盟军进入罗马,接着又停滞不前;又过了8个月,终于冲出了狭窄多山的半岛而进入意大利平原。 (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