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追寻红军跳崖的悲壮往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李惊亚、崔宇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1-20 02:05

“虽硝烟散尽,但丰碑永存”

如今的石阡县,虽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资源富集:拥有世界少有、国内独有且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有面积38.5万亩且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苔茶资源,有储量达15亿立方米,品种达22个之多的石材资源,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等。红军两进石阡,留下大量的红色革命印迹,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这些年,46万石阡人民正发起另一场决战:2014年到2017年共实现7万人脱贫,目前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9.12%。2173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生机盎然。

红军跳崖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着,老人、孩子耳熟能详。今年50岁的困牛山村村支书张国玉记得,自己从小就经常跟随爷爷和父辈们到虎井沟的悬崖下给红军烧纸祭奠。

“不光我们家,很多村民清明都要来,虎井沟路边的岩石都被焚香化纸熏得漆黑。”张国玉说,“听老人讲,当年国民党拿群众当人质,红军不愿意伤害群众,很多人从崖上跳下来,净是些年轻娃儿。”

2008年,石阡县委县政府与红二方面军后代共建困牛山纪念碑,萧克将军题写“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碑文,9位老红军、老将军题词。

困牛山纪念碑位于困牛山村赵家山组,距离石阡县城40多公里。连绵的大山远接天际,一片苍翠中掩埋着多少忠骨,没有人知道。位于半山腰的“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高10.5米,底座长9米、宽3米,呈火炬状。碑主体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旗与山融为一体成丰碑。

碑座下方,刻有“千秋功绩在、碑树人心中”“名垂青史、光照后人”“长征英烈、永垂铭记”等字样。

困牛山战斗遗址建成后,一直由村里负责维护,张国玉和村干部经常轮流打扫这里。2015年,一些红军后代曾来此祭扫,栽种下的十几株常青树至今枝繁叶茂。

顺着陡峭的山坡往下走,当年红军跳崖的地方虽然找得到,但已经荒草丛生了,接近悬崖顶处边缘,可听到下方河滩的湍急水声。到崖底有一条小路,非常难走,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

硝烟散去几十年,困牛山下,村民过着宁静安详的日子。困牛山村是个少数民族村寨,现有人口1379人,其中贫困人口415人,村里通过养猪、种花椒和蜂糖李等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已接近6000元。

张国玉说,2014年,困牛山战斗遗址被列为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来参观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更多人。

“据我们所知,这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最大规模的跳崖壮举。”贵州省长征研究专家、遵义医学院教授谷松岭说,困牛山红军跳崖,是爱民壮举、民本壮举、英雄壮举。

贵州省委党史办副主任覃爱华做讲座,经常讲到困牛山红军跳崖壮举,打动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没想到历史上曾真真切切发生过这些事,红军有这么壮烈的事情,听众们也体会到了新中国创建的艰辛。

“长征先遣队后来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坚持在根据地斗争,做出巨大牺牲,体现出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覃爱华说,“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虽硝烟散尽,但丰碑永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