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苏、美、英三国盟军接连取得胜利,法西斯轴心国阵营的失败已成定局。
从1944年开始,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积极主动地向敌发起攻势作战,打击和牵制日伪军,以扩大抗日根据地,壮大我军力量,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并开始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为进行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作准备。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在同日军的多场战役中,以巨大牺牲消灭了大批日军,并收复了一些失地。这些反攻,大大消耗了日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正面战场:日军成强弩之末
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正值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和苏联之际,中国战场进行了两次长沙会战,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援了盟国作战,制约和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之间的战略配合。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再次对湘北发动攻势,并扬言要“在长沙过1942年元旦”。
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个新的战术——“天炉战法”。所谓“天炉战法”,按照薛岳的解释,即随敌之变化而采取“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多种手段,逐次消灭敌之主力”,最后“于决战地带,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包围及反击,予敌以歼灭打击”。此战法因“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
守备长沙城的第10军全体官兵立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元旦这天,1500封家书寄出:“这一次不成功一定成仁!”第10军预10师第28团官兵,在长沙城东瓜山一带与敌激战,该团大部官兵壮烈殉国,仅50余人生还。
就在此时,外围的中国军队正按计划从南、东、北三面加速向长沙推进,压缩包围圈,准备实行向心攻击。面临不利形势,日军不得不撤退。
据统计,此役中国军队伤亡约2.8万,日军伤亡人数则超过5万。日军在战后报告中沮丧地承认:“当时完全陷入了重庆军的圈套中”。薛岳将军更是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
在滇西,为重新控制滇缅公路,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英、美军队联合发起对缅北、滇西日军的反攻。
此役共毙敌4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弘扬了国威。
1945年4月,侵华日军集结约8万余人的兵力,在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指挥下,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向湖南西部发起进攻,企图合围芷江机场,摧毁中美空军的前沿阵地,并一举占领湘西,威胁重庆,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
在湘西民众的大力支援下,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实施顽强抗击,并主动出击,不断给日军以重创。日军进攻一再受挫,攻势逐渐衰退。会战后期,中美空军出动强大的空军机群,从空中对日军地面部队实施猛烈打击。中国第四方面军乘势出击,向日军发动全面反击,收复了所有失地,击败了日军的进攻。
湘西会战(芷江战役)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历时近2个月,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中国军队以伤亡1.9万余人的代价,歼敌2.8万余人,取得了抗战正面战场最后一役的完胜。此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彻底停止进攻作战,直至战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