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苏皖区党委的“带出来”
1939年12月,中共东南局决定成立苏皖区党委,以吴仲超、谭启龙为正、副书记,下辖苏南、苏皖、苏北3个特委。苏皖区党委十分重视在南京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多采取“带出来”的方法,即在南京各行业中物色有爱国心的人,带到中共军队控制的根据地或游击区去学习与训练,然后派回到南京工作。
1939年暑假期间,在常州活动的新四军情报人员赵云举接触到回乡度假的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实验女子中学学生朱为娟(又名许勤)与吴静华,了解到她们在学校中秘密组建抗日团体“七人团”,并希望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就将她们的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中共苏皖区党委在1939年12月与1940年4月,先后派李复、汪大铭与朱为娟等见面,指示她们在南京广交朋友,扩大活动范围;在1940年7月,又利用学校放暑假期间,将朱为娟、王秀琪、姜秀英(又名石轩)调到游击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训练,并批准她们加入党组织,还组成了1个党支部,由王秀琪任支部书记。
1940年9月,朱为娟考入汪伪中央大学文学院。她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团结进步青年,先后秘密成立了青年互助会、团结救国社、青年救国社等中共外围组织,并物色与培养了方昆(又名潘田)等人加入中共。1941年7月,由苏皖区党委改组的江南区党委派舒诚到南京,化名姜秀琳,领导在南京的地下工作。1942年初中共南京特别支部成立,舒诚任书记,王秀琪、姜秀英为委员;1942年7月又成立了南京工作委员会,仍由舒诚任书记,除继续在学生中开展工作外,又派党员到工人、店员、职员中去进行活动。1944年6月,舒诚等人被调离南京,新组建的中共苏浙区党委派遣方休为特派员,到南京领导地下工作。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该系统的中共党员有50余人。
中共江苏省委“派进去”
1937年5月,中共中央派遣刘晓到上海恢复与重建中共地下党组织。10月,中共中央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刘晓为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立即在南京开展工作。与中共苏皖区党委“带出来”的方法不同,而是采取“派进去”的方法。1940年三四月间,中共江苏省委调派在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工作的南京籍地下党员马卓然到南京,打入日伪合营的华中铁道运输公司下关营业所。9月,中共江苏省委又从浦东游击队抽调有亲友在南京的朱启銮到南京重建党组织。朱启銮在1941年初进入私立培育中学任外语教师,后升为教导主任。接着,中共江苏省委又陆续从上海调派张宝生(又名诸雷)、柯建萍(又名柯秀贞)、何广鑫(又名何明)等10余人进入南京。1942年6月,江苏省委调派刘峰、欧阳仪夫妇到南京。8月,中共南京工作小组成立,由刘峰、朱启銮负责,全组有17名党员。1943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成立,部长为刘晓。城工部陆续派遣盛天任、叶再生、彭原、陈慎言等10多人进入南京。1944年6月也成立了南京工作委员会,刘峰、朱启銮分别担任正、副书记,除领导南京的地下工作外,还兼管马鞍山、镇江等地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到日本投降时,中共华中局城工部系统在南京的党员有80多人。
延安八路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门直接打入伪军高层
1942年3月,延安八路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门直接派遣军事情报人员徐楚光到南京工作。徐楚光,又名徐祖芳。他到达南京后,经人介绍结识了南京大亚山堂堂主、红帮头子朱亚雄。他先经商,后到南京伪中央军校任上校战术教官,不久又任伪军委会政治部情报司上校秘书、伪陆军部第六科上校科长、伪军委会参赞武官公署上校参赞武官等职。期间,他在伪军上中层军官中广交朋友,搜集军政情报,策反伪军军官。1943年初,八路军总参谋部又派马蕴平等人潜入南京,协助徐楚光工作。
除上述四条主要活动路线外,中共还派遣淮南新四军二师系统、苏北新四军一师、三师系统人员等,进入南京发展地下抗日活动组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