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上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考察调研。习近平前往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走进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经营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产量仅15.8万吨,不足当时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如今,我国钢铁产量已经占据世界钢铁业的“半壁江山”。
一张张光影,记录历史、见证时代、反映变迁。
今天,让我们在照片中感受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昔日与今朝。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图为马钢生产现场。图片来源:马鞍山发布
1980年12月,马鞍山钢铁公司中型高炉年产生铁突破100万吨大关。

图为2020年3月19日,马钢出口的钢材正在马鞍山港外轮吊装等待外运。陈亚东摄(人民视觉)
2019年,马钢累计生产铁1810万吨、钢1984万吨、钢材187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

图为武钢一号高炉第一炉铁水铸造的生铁。图片来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官方微信
1958年9月13日,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炉——武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图为太钢员工在展示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新华社记者 曹阳摄
2018年初,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生产出厚度仅为0.02毫米,可以用手撕开的超薄精密不锈带钢。

图为试轧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峰摄
1953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山新建的无缝钢管厂试轧成功。

鞍钢股份中厚板厂厚板生产线轧制现场。图片来源: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2017年9月,鞍钢顺利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批整板宽度达到3280毫米的NM400耐磨钢板。
“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

图为80年代初,原马钢第三炼钢厂1号转炉炉前操作台。当时的三钢厂有3座50吨炼钢转炉,年产100万吨钢左右。图片来源:马钢集团档案馆,王军培摄
80年代初期,马钢加快技术改造,实现年产200万吨配套系统工程,进一步解决马钢长期铁大于钢、钢大于材的不合理状况,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并实现了利税增长速度超过产值增长速度的历史性突破。

图为繁忙的马钢重型热轧H型钢生产线。袁加权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优先安排资金,于2017年9月20日开工建设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媲美的重型H型生产线,真正打造国内首家全系列规格H型钢生产企业,推动国产重型H型钢的应用与发展。

图为高炉落成。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官方微信
1958年,中国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发祥地——河钢承钢1号100立方米高炉落成。

图为河钢集团生产车间。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2017年,河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的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在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投入运营。该生产线攻克了现有提钒技术流程中“三废”产生量大、末端治理难等难题。

图为武钢一米七产线试轧第一卷钢。图片来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官方微信
1974年,武钢从原联邦德国、日本引进一米七轧机系统,开创了我国系统引进国外钢铁技术的先河。

图为2020年6月,智能仓库内,运用5G网络技术的无人驾驶智能行车正在吊运高档板卷产品发货。张磊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推行“绿色发展,智慧制造”,运用最新5G网络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工业软件等前沿科技,打造钢铁行业智能样板工厂,实现高效率、低成本。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图为停产前的首钢。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官方微信
首钢集团创建于1919年。200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曹妃甸的方案。2010年年底,首钢北京石景山园区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图为北京首钢工业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北京2022冬奥组委选择首钢北京石景山园区作为办公地点,首钢以此为契机,开始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复兴新地标。

图为沙钢建厂初期的轧钢车间,笔直的烟囱中正冒着滚滚浓烟。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官方微信
1975年,江苏省沙洲县(张家港市前身)锦丰轧花厂自筹资金45万元创办了一个小轧钢车间,命名为“沙洲县轧钢厂”,也即后来的沙钢集团。

图为沙钢集团安阳永兴烧结机头除尘系统。图片来源:沙钢集团官网
如今,沙钢依托沿江优势,加快沿长江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全力打造独具特色、规范整洁、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

图为开工典礼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官方微信
1984年,江西省新余钢铁厂600立方米高炉开工,标志着新钢转入产能扩张式的发展。

图为新钢园区鸟瞰图。图片来源:中国冶金报社官方微信
现在,新钢充分发挥钢铁制造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作用,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改造,努力成为集“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环境友好型产业。
(策划:杜尚泽 撰文:崔璨、刘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