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治“五多”,“双十条”为什么能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马巾普 赵丹锋 周远 汪志斌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5-14 03:14

纠治“五多”措施年年有,能用管用的却不多

第81集团军某旅官兵训练间隙较把劲。周鹏搏摄

去年5月,面对集团军纠治“五多”调研小组的一次次提问,某旅侦察营文书牛煜杰提不起一点兴趣。

当兵11年,他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调研。

一开始,他也是满腔热情,认真梳理自己遇到的“五多”烦恼,拉单列项记在笔记本上,一五一十地向各级调研组汇报,生怕有“漏网之鱼”。

调研组无一例外地听取他的“吐槽”,做好记录,还时不时打断他的讲话,仔细询问情况。

很多调研组成员眉头紧锁、忧思的表情,以及最后慷慨激昂做出的承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对纠治“五多”抱有十足的信心。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每次调研后,要么石沉大海、久久没有回音,要么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措施,也不怎么顶用。在反复经历过几次这种“调研-定措-调研”的折腾后,牛煜杰发现,自己身边的“五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些反而愈演愈烈。

因此,当这次集团军调研组再次以“纠治‘五多’”的名义来到基层的时候,牛煜杰压根就“没往心里去”,并以一名“座谈专业户”的身份,私下里向战友们“预言”后续的一系列“步骤”——谈话了解情况、写调研报告、反馈情况,接着没了下文……

“过阵子,机关还会印发纠治‘五多’的措施,要求部队不落一人组织传达学习、逐级对照检查,每个人要记在本子上、印在脑子里,下一步机关肯定要来检查提问。”牛煜杰进一步预言:最终这个措施肯定管不住“五多”,措施本身还会成为基层的负担。

当一切回归平静时,下一拨调研即将来临……这一逻辑关系闭合的“链路”,也成为各级反对形式主义和“五多”的通常做法。

同样提不起兴趣的,还有某合成营上士陈早强。作为营新闻骨干,他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在梳理新闻中他发现,十几年来关于纠治“五多”问题的经验做法时常见诸报端,有的报道甚至来自同一个单位。

见报,就说明措施一直在定、经验一直在推,但“五多”问题还一直存在。

“尽管各单位纷纷‘下大力’‘出重拳’‘用实招’,出台各种‘刚性措施’,但纸总归包不住‘五多’这团火。旧‘五多’还未纠治,新‘五多’穿着各种‘马甲’又登场。”陈早强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作为座谈的结束语。

战士一番话,让调研组组长徐春红陷入沉思。

作为牵头抓基层的处长,自己之前的确没少围绕“五多”搞调研,尽管当前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每次调研发现的问题从本质上讲都差不多,纠治“五多”的措施年年有,管用的其实并不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