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我们向广大读者拜年了。还在外奔波忙碌的你,是否已经买到回程的车票,是否已经闻到家中团圆的年味……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是情感的磁场,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守望。此刻,当我们享受幸福团圆时,有一群人把遥远的背影留在亲人期盼的目光里,他们走上哨位、爬冰卧雪、巡守海疆、巡逻潜伏……不能如期回家,甚或毫不犹豫地选择“逆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边防军人。这一刻,边防需要他们、界碑需要他们、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守岁,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荣光。正如一位边关战友所言:心中有家有亲人,祖国处处是故乡。这一刻,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春节的团圆格外温馨,万家的灯火更加璀璨。
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品读边防军营过年的故事,感受边防官兵的家国情怀。祝福亲爱的战友,喜乐常在,温暖相随。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边关长镜头·2019春节特别策划
不是不想家,只为那万家灯火更璀璨
电波送祝福:天梯哨所收到56颗“心”
■李国涛 傅德旺
“老哨长汪金忠发来拜年信息啦!”哨长胡国栋扯开嗓子一吆喝,大家赶紧围拢过来,争相阅读。
又是一年新春到,一句句祝福问候化作道道电波,跨越千山万水,汇聚至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3197哨所,温暖着守哨人的心窝。
“旺狗辞旧岁,金猪迎新春,万家灯火时,辛苦戍边人……”腊月二十七这天,哨所收到来自山外老兵的第56份祝福。56份祝福来自56个天梯哨所人,代表着56颗跳动的心,细细品读,意味深长。
伫立哨楼前,胡哨长看着门上的两排红字——“头顶边关月、心系万家圆”,不假思索地将其作为回复内容。
海拔3197米的3197哨所,人称“天梯哨所”,哨楼孤零零地镶嵌在雪域山巅,三面临崖;通往哨所有2187级台阶,最陡坡度达70度,官兵每上一次山要耗费两个多小时。
关于守哨的艰苦,哨所官兵深有体会:哨所每年超过200天被大雾笼罩着,衣服一周都晾不干;一到冬天哨所风雪交加,狂风能把大门卷下山崖……
哨所条件艰苦不必多言,可建哨以来,一茬茬官兵争着上哨,以哨为家。
汪金忠是前任哨长,在哨所一干就是12年。2016年12月退伍前几天,他和战友一一合影留念,深情抚摸哨楼前的戍边石,下山的时候“三步两回头”。这段珍贵视频,至今仍保存在现任哨长胡国栋的手机里。老兵们舍不得哨所,守哨官兵也舍不得老班长。
大伙儿说,哨所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每一位守哨人。
胡国栋的微信提示再次响起:“2187级台阶,登上天梯守国门;3197米海拔,擦亮双眼察秋毫。”胡国栋读着老班长的回复,让一旁的下士吴畏深受鼓舞。
去年初,吴畏上哨“初体验”,完全不适应守哨枯燥生活的他,萌生了下山的念头。胡国栋察觉后,带着吴畏来到距哨所不远的一棵“同心树”前,讲述老兵们同心守边的故事。
那是汪金忠入伍第三年,哨所官兵自己动手搞建设,汪金忠抡大锤时造成右手臂脱臼,连队军医为其复位后,不等完全康复,他又忍不住到工地干活,从此落下习惯性脱臼的毛病。
一年冬天,哨所大雪封山,积雪齐膝,战士付辉突患急性肠炎,战友们接力将他送往山下,雪野探路,走在最前面的上士曾真把背包绳系在腰间,到了山下大家才发现,曾真系的是“活扣”——他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会连累战友。
一个个铁心守防、同心戍边的故事,让吴畏深受感动。今年1月,他再次主动递交申请上哨越冬。
退伍返乡后,汪金忠依旧每天思念自己曾经守过的哨所,时常打电话询问哨所的发展变化。3197哨所只有篮球场大,战友们却用脚手架搭起了一个“空中楼阁”,从此读书、对弈、娱乐健身有了好去处……每每听到这些,汪金忠都特别开心。
“过去‘蜗居’哨所,连一个乒乓球台都搁不下。”汪金忠清楚记得,那时,大家在饭桌上PK乒乓球技;狭窄的过道里摆上几个罐头瓶子,就可以来一场“保龄球”比赛。
“汪班长,你听我说,如今哨所又有新变化了……”看着汪金忠在微信里晒儿子的照片,胡国栋也忍不住向他“炫耀”一番。
“简易公路快要修到哨所了,背物资爬天梯的历史就要结束了。”说完,胡国栋还不忘发去一个微笑表情。“国家电网的电线杆架起来了,哨所用电很快也能吃上‘皇粮’了。”战士秦祺也赶紧发了一条信息。
一个星期前,团政委张自强上哨送年货,给哨所官兵带来了新电脑、新电视机、烤火炉、健身器材和灯笼福字等年货……这等喜事,胡国栋自然不能漏掉。战友们争先恐后“你一句我一句”,让汪金忠有些应接不暇,他连连说,“一定再上哨所走走看看。”
在哨所微信群里,老早就发来祝福的老哨长李吉坤、陈俊伟、姜俊雄,也忍不住聊起来。往事如昨,历历在目,老战友们如同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
秦祺没有忘记告诉老哨长们一句:“今年的年夜饭,我们准备吃火锅,有虾、羊肉卷、牛肉丸子,哨所的下一个春天,一定更加红火。”
边关年夜饭:军嫂们的秘制大餐
■胡勇华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 进
春节眼看着就要到了,茫茫沙海一望无际,偶尔一阵风卷起一柱黄沙盘旋升空,增添了沙漠的寂静荒凉。某雷达站营院门口挂着两个大大的灯笼,远远望去,犹如点缀在大漠当中的“一点红”。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来回踱步的站长顾积军脸上,他正在思量着置购年夜饭的食材。部队距离最近的城市有300多公里,每半月才能外出补给一次。这次置购,也是农历狗年的最后一次。
一旁的后勤助理员齐圣,凝视着通往市区的公路,掰着手指小声说道:“还有9天,就能吃上嫂子做的年夜饭啦!”
这话传到顾积军耳朵里,10年前的画面让他魂牵梦萦。那年,他刚任主官就分到这个雷达站,恶劣的自然环境令他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春节的年夜饭,全是来队探亲的嫂子们操办,温馨的画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顾积军说,10年后,自己已经成了家,可对那顿嫂子们做的年夜饭的味道从不曾忘记。
相比于年夜饭本身,顾积军更看重其背后蕴含的“团圆”意味,这些年与战友在戈壁滩上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他早从内心深处把这座“沙海孤岛”当作了家。
年夜饭要和家人一起做,才有“年味”。在雷达站,有嫂子们置办年夜饭的传统。刚开始是她们自告奋勇,后来渐渐成了惯例。“不为别的,就想让战友吃口家乡菜。”嫂子们说。为了这顿“团圆饭”,有将新婚妻子请来助阵的,有视频直播远程指导的……理由很简单:“只要军嫂参与就好。”
这不,今年雷达站一下来了5位军嫂。顾积军专门把她们召集到一起,商量“会餐大计”。从小年开始,嫂子们就忙着为年夜饭做准备——各类秘制“土家菜”乘飞机、坐火车,从五湖四海被捎进大漠戈壁,有自制海蛋、酱牛肉、灌香肠、腌腊肉……嫂子们像包粽子一样把这些“家当”包得严严实实,生怕漏了香气。
在雷达站官兵心里,边关的年夜饭最有“年味”。一年又一年的春节,他们渐渐习惯了在这顿嫂子做的年夜饭中,找寻过年的记忆。
中士、操纵员胡锦超来自河北,当兵8年,他在雷达站吃过5顿年夜饭。有一年除夕,突遇紧急执勤任务,值完班已错过会餐时间。来到饭堂,胡锦超看到嫂子们正从蒸箱里端出10多道热气腾腾的菜肴,都是他最爱吃的。
后来胡锦超才知道,这些菜是嫂子们专门为他和几名参与值班的战友做的。那顿年夜饭,他和战友们惦念了好久。
在雷达站,每个来队探亲的嫂子都有“拿手菜”。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这些在饭馆才能吃得上的菜肴,嫂子们都会做。她们当中,厨艺最好的当数二级军士长何永宇的爱人何瑛。她不仅会做各式面食,还煲得一手好汤。
对这片沙漠,对雷达站,何瑛是有真感情的。她说,丈夫把24年的美好岁月献给了这里,这里有丈夫的梦想,更有家的感觉。在这里,她懂得了何为酸甜苦辣,更懂得了作为军嫂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排长周科宏清楚记得,去年除夕,为了备好年夜饭,何瑛嫂子和炊事班战士忙活了一下午,当十几道菜品摆上餐桌时,看着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何瑛一脸欣慰,柔和的目光里充满了暖意。
对于年夜饭,二级军士长鲁正平感触颇深。他在这里驻守了20多年,最是思念妻子的厨艺。他记得,孩子刚满周岁那年,春节因战备任务抽不开身,只好让哥哥护送妻儿,拎着大包小包,从甘肃辗转到了部队。那个除夕夜,路还走不稳的孩子坐在摇摇车里,鲁正平和妻子、战友一起包饺子……“那一幕,就是幸福。”鲁正平说。
除夕快到了,炊事班里,嫂子们正为年夜饭忙碌着;营区外军娃们鸣放起爆竹,夹杂着欢笑声,交织出别样的新春乐章。
军营过大年:我“家”春联我来写
■关 磊 龚 成
营门前高高挂起红灯笼,排房里挨个系上中国结,营区道路两侧齐齐插上彩旗……腊月二十六,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十三连年味已浓。
万事俱备,只欠春联。今年,指导员陆苏宁把书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中士李君。李君当兵6年,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倾注在练习写毛笔字上,是官兵眼中的“小书法家”。
受领任务后,李君在网上精挑细选好写对联用的纸,然后一头钻进学习室潜心构思对联,练习运笔,光临摹的废纸就有厚厚一沓。“对联写点啥内容?”与陆苏宁商议后,李君在朋友圈发起征集,要求只有一条:绝对原创。
李君所在的五班是个新兵班。“00后”新兵李广刚走出校门,满怀激情的他自创一副春联:“好男儿戍守边关,真汉子甘当界碑。”看到李广在朋友圈的留言,李君当即给他回复了一个“赞”。
很快,这副“励志春联”贴在了五班宿舍的门口。战友们贴春联时,李广喜滋滋地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远在河南的亲人。第一次在军营过年,他想把这份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喜悦,传递给一直挂念自己的家人:“爸妈,这个春节军营会很热闹,宿舍门口的春联多喜气,还是我创作的呢。”
“烹炸蒸煮用真情,色香味形见真功。”炊事班门口的春联更像是一封表扬信。一年来,为让连队官兵吃得舒心、吃出战斗力,副连长王隆和炊事班战友可没少花费心思。
那次,细心的王隆发现官兵外出归队总要捎回些特色糕点,他动起了打造“时尚早餐”的心思。“连队官兵大多是‘90后’,适当调剂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又爱吃的特色食品,一定能为官兵训练生活补充更多‘能量’。”想到这,王隆向连队提出申请。很快,上级专门配发的一台烘焙烤箱便送到了连队。
炊事班战士们也没闲着,他们通过网络,把蛋糕、泡芙、肉夹馍等餐点的制作方法摸了个门儿清。往后每个月,官兵的餐桌上经常能出现几道新鲜特色菜。临近年关,为了能让五湖四海的官兵都吃到家乡的味道,炊事班特意准备了不同特色的年夜饭:扣碗酥肉、糖醋松鼠鱼、粤系白切鸡……大家每次坐到餐桌前,眼前总会一亮。
打开手机,李君建立的“对联征集群”里格外热闹,官兵们纷纷抢着要为炊事班的这副对联凑横批。很快,李君打出几个字:“横批:众口能调,大家觉得怎么样?”战友们都认为这个横批配得妙。
收获了战友的点赞,李君心里暖暖的,他笔蘸浓墨,随之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