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有山河万顷,眼有春光无限

来源:光明网 发布:2019-02-04 21:08:2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当这副尘俗又古老的对联,再次贴上中国老家的大门——2019年的春节,便和四海八荒“回家过年”的声音一起热辣辣喧腾起来。无惧山高水远,不怕路阻且长,纵使身在远方,一样梦回故乡。曾经策马千里,为梦出发;如今风雪兼程,为爱归家。

回家,过年。青山依旧,斜阳几度。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最好的河山,最美的时代,最浩荡的历史,最辽阔的中国。

春节,便是与故乡的大地重逢,与生命的蛰音相认。这步伐,铿锵向前,激越不停。1981年3月,“铁路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中。近四十载过去,这场“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不仅见证着中国交通的旧貌新颜,更见证着传统春节的归乡力量。初步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每个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回家过年的游子,大概都是生活的主演:一颗心,比山那边的炊烟更柔,比海那边的灯盏更暖。

新桃换旧符,滴尽莲花漏。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除夕就是春天。

纵使年味淡了、老家搬了,“回家过年”这件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仍是中国人头等重要的大事。这大概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叙事历史中,一年的日子如同一本诗集,正月永远是清雅隽永的封面——封面上说着窗花里五谷丰登、肥猪拱门的红火,封面上画着年画里噼里啪啦烟花满天、鞭炮炸响的热闹,封面上唱着社戏里南腔北调旱船高跷、祠堂庙宇的喧嚣……笑了、闹了,蹦了、跳了,哭了、疯了,静了、散了,这“年”才算是真正过完了。

春节是温柔的、温暖的。农耕社会的节令,往往叫人不敢忘本,回农村、回故乡,回到慢条斯理的地方。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过,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而中国是家邦式社会。家事虽小,与国相连。家什么?家是那个“别人问你飞得高不高,它只问你累不累”的地方,家是那个尚有父母亲人劳作生息的地方。因此,中国人的人生大抵就是两件事:年轻时,去远方;年老时,回故乡。故乡是一块磁铁啊,过年,大概就是它召唤生长于斯又散向四面八方的一切生命的一次磁力效应。至于一个离泥土很远、一个总是在迁徙、一个花钱就能瞬间改变周遭一切的地方——大约只是居所,不敢妄叫故乡。

春节是庄严的、庄重的。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这些过年的形式与仪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信号:年,是中国民众审美情趣与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示。不忘根本、敬畏自然,重视家庭、守护亲情,家国大爱、心有光芒,一切美好的价值取向与人类文明共识,始终在中国的春节文化中氤氲、始终在中国的春节图腾中传承。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经年未变的精神谱系。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今天的中国,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上海张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站在GDP总量90万亿的平台之上,中国的春节自有“仓廪实”后的力量。

除夕,是一碗年夜饭的温存。春节,是一程倚门待归的守望。大米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守望的眼神,必是前路的微光。一家子、一家族,一村子、一村落,一整个山高水长又柴米油盐的中国,就在过年的温存与守望中,诉说着家国的情怀与念想。是的,这是中国的春节,这是中国的逐梦驿站。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我们在一个接一个的春天相遇,愿奔跑不怠、奋斗不止的你——心有山河万顷,眼有春光无限。

责任编辑:姬彩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