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伏枥老骥”遇上“初生牛犊”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亚雄 李森 等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8-12-06 07:14

洪道磊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跟不上连队日益加速的发展步伐。新一轮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曾经的“弄潮儿”如今似乎落伍了。与落寞的老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队里风华正茂的年轻战士们。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训练归来的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四级军士长张俊宇(右一)和年轻士官交流训练心得。鲁胜才摄

当“伏枥老骥”遇上“初生牛犊”

刘亚雄 李 森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的点名,四级军士长洪道磊的名字如今在电子对抗连里已很少被提及。

今年下半年以来,这个全连军龄最长的老士官仿佛被遗忘一般,淹没在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里这个五六十号人的小连队中。洪道磊最近一次受领任务还是在7月份驻训演习前。指导员找到老洪说,营里安排他负责留守工作,希望他能发挥老士官的作用。

这是从军16年来,老洪第一次与演习无缘。而这样的“第一次”,今年格外多:年初基础训练,他第一次无缘连队教练员;全旅比武竞赛,他第一次无缘赛场。这样下去,他又将与年底的评功评奖“无缘”了。

想当年,洪道磊可是全团数一数二的侦察计算兵。非但自己屡屡斩获荣誉,他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牛。

想当年,连队里无论训练演习,还是日常管理,哪件事能绕得开洪道磊这个“老资历”?可去年转隶调整后,情况一下子全变了。连队由炮兵指挥改为电子对抗专业,支委议训,他说不上话;课目示范,他插不上手。

洪道磊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跟不上连队日益加速的发展步伐。新一轮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曾经的“弄潮儿”如今似乎落伍了。

与落寞的老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队里风华正茂的年轻战士们。从零起步,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契机。老洪玩不转的电子设备,到他们手里风生水起。演训比武场上,年轻一代开始挑起大梁。自然而然,连队建设管理的重任也开始向他们倾斜。

最近,上等兵陈州洋在集团军比武竞赛中脱颖而出。连队党支部筹划着,等陈州洋选晋士官后,就赋予他班长的职责,更好地引领带动大家。

洪道磊想过要转回原来的专业。当他在炮兵营遇到曾是同专业的四级军士长张俊宇后,才发现,就算是还干老本行,自己也跟不上队伍了。

铁打的营盘里,像流水淌过的是青春的兵和兵的青春

相比洪道磊,张俊宇的情况要好一点。上次调整改革,他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和专业。即便如此,张俊宇也感受到了“长江后浪”带来的汹涌压力。

前年部队换装,新型信息化炮兵侦察车入营,老张所在的侦察计算专业受到冲击。十几年来,他早已烂熟于心的传统方法,在信息化设备面前几乎全盘颠覆。

反倒是下士贾树林更显得如鱼得水。这个以前常被老张批评“不务正业、爱打电脑游戏”的年轻人,仿佛天生“亲近”这些新玩意儿。在手柄操作、键盘输入这些基本功方面,老张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自新装备列装后,每次考核比武,老张的成绩都落在小贾后面一截。

贾树林很快就成为新的连队骨干。和之前老张的严肃板正大不一样,不管是参与连队管理,还是组织授课施教,小贾总有用不尽的“新办法”“新语言”,很受大家欢迎。去年年底民主测评,贾树林得票数超过了老班长。

听了张俊宇的介绍,洪道磊默然无语。

刹那间,这两个曾同为专业尖子、隔空较劲多年的老士官都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洪道磊默默地回到电子对抗连。最后的军旅时光,他不想再“折腾”了。

“年轻人都喜欢变革,年纪大一点的就不太适应了。”二级军士长冯红民更是深有感触,“这几年来,新装备列装、新编制落地、新大纲施行……每一次变革对部队是推动,对年轻士官是契机,但对于老士官们来说,更像一道面临取舍的坎儿。”

这几年,部队里的主战坦克已经退役了两代,早已刻在老士官们脑子里的训练大纲、条令条例也都换了“新颜”。

连续两年,老冯都再没上过演习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带新兵、新士官和新排长们。一方面他可以用自己的经验给新人们引路,另一方面也是想从头夯实基础。

铁打的营盘里,从不缺龙腾虎跃的年轻人,也必然有人燃尽青春走过巅峰。像流水淌过的,是青春的兵和兵的青春。

无论如何都要再拼一次,老士官一次又一次“重启”

冯红民今年40岁,于人生正值“不惑”,在军旅却恰似“暮年”。想更进一步已格外困难,他也不愿再离开已成家乡的驻地。这就意味着,一年后这个全旅军龄最长的老兵将脱下军装。

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临近终点,时光的催促便格外明显。前些年,老冯带新排长集训时,还能上障碍场露几手绝活。这两年,就算每日坚持训练,他的身体素质还是出现了下滑。即便旁人起哄着让他上场,他也只是站在一边含蓄地笑着摇摇头。

用老冯的话说,入伍前十年,是时光追着他跑;最近这十年,却是他在努力追赶着时光。

换发新装备后,冯红民放下过去的荣耀,像新兵一样重启自我;后来探索士官长制度时,他担任了首任旅士官长,参与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措施;再后来新编制运行时,他被任命为侦察科士官参谋,又一次归零,重新起步。

但无论怎样努力,曾经训练场上的辉煌他再也找不回来了。

今年初,该旅侦察兵“魔鬼周”集训时,大家总能看见一群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后面,跟着一个气喘吁吁的老兵。

老冯倒也没有妄想去争个什么名次,只想着尽快熟悉专业情况,能在以后参谋工作中有更多建言献策的底气。

然而,在侦察科里,“半路出家”的老冯,对侦察专业不精通,对参谋业务不熟悉,依然很难跟上节奏。

最终,老冯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老连队。这时,他发现,连队里唱主角的已是众多年轻的面孔。

谈到这里,老冯颇为无奈。一个老兵,十几年形成的巨大惯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过来的。

“不去主动转型,又能怎么办?”老冯不想让自己最后的军旅时光变成一团乱麻。逐渐退出“前台”转向“幕后”,向一名管理型士官转变,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改革以来,该旅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四级军士长以上的士官都倾向选择转型为管理型士官,而技术型、能力型的士官多由新面孔担当。

年初,当洪道磊所在电子对抗连指导员询问他是否愿意参与管理工作时,他却婉言推辞了。老洪表明了年底退伍的意愿,说自己“该拿的也都拿到了”,如今在安稳“着陆”前不想过多折腾。

现实情况也不容老洪乐观:作为一个新组建才一年的连队,就算是老士官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资历威望。更何况,电子对抗专业最看重技术,“有技术才有地位”。就算退居二线的自己当了这个管理骨干,又有多少底气去发号施令?

“凭能力立身”已逐渐成为共识。“到了战场上,我是听一个不懂专业的老资格呢?还是听一个有办法的年轻人呢?”这是很多新士官的真实想法。

指导员最终同意了老洪“退位让贤”的意见。从集团军比武载誉归来的陈州洋被破格任命为副班长,年轻士官们心服口服,也激发起竞争的热情。

连队干部心里很明白,作为一个从零起步的技术型连队,只能把关键岗位交给精通技术的士官们,才能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炮兵营的张俊宇还在想着搏最后一把。像他这样的老士官也不少,改革中,他们的岗位专业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只要肯钻研,还是有希望回到优秀行列里。

平素里变得少言寡语的张俊宇训练起来更狠了,他一头扎进侦察车里,加班加点地钻研,努力摸清信息化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要领。

老张向贾树林这些年轻士官请教,一点一滴地提升着自己的本领。“作为连队里兵龄最长的人,能力素质不行,本身就与士官的职责不相称。”张俊宇说,无论如何他都要再拼一次,也许跨过了眼前这道坎,就会得到真正的提升,“谁说信息化人才只能是年轻人?”

新士官也会老去,只要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尽了全力就不后悔

其实,张俊宇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再过一年,他就要奔到“走留”的临界点上了。早已把家安在驻地的他,自然希望能够继续在部队干下去。毕竟在驻地这座西北小城里,军人待遇相当不错。

“家在驻地的老士官基本都不愿意走,但越往上就越难留。”张俊宇说,本领即本钱,只有尽力赶上部队转型的步伐,才能在继续选晋高级士官上多一点胜算。

老张的想法得到了连队干部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不希望老士官们‘搁浅’。”指导员夏多珊说,毕竟他们十几年里积攒下的丰富经验,是年轻士官们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今年演习,连队进驻戈壁滩。下士贾树林“挑大梁”,负责基本观察所。老张则作为贾树林的副手,只带着一组人开设侧方观察所。

起初,基本观察所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搜索定位,在茫茫戈壁上搜索效率一直不高。侧方观察所里,老张主动接过搜索任务。他凭借对“敌”防御战法、武器性能的了解,概略确定各类目标的大致方位,再转由基本观察所进行精确搜索。如此一来,目标一找一个准,效率大大提升。

“这就是老兵!这些经验是训练场、比武场上很难获得的。”演练结束,贾树林心服口服。

一方是期待再创辉煌的老士官,一方是试图更上层楼的新生代,他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各展所长,就能在新老交替中推动战斗力提升。

该旅通过“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将新老士官放在同一平台进行较量比拼。如此一来,新士官有了超越的目标,老士官也有了相应的压力。双方在竞争中,不断加强自我砥砺,激发潜能。

“我们老士官更要主动适应角色的变化,为提升战斗力服务。”冯红民说。这两年,全旅将近一半的干部战士曾在冯红民主持的各种集训队里培训过。

大家常说,眼前这个始终笑眯眯的老冯和荣誉室照片墙上一脸杀气的“兵王”似乎是两个人。身边的小战士们犯了迷糊,他也从不生气,如兄长一般给他们讲自己曾经跌过的跟头。在老冯面前,再“刺头”的年轻人都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部队是个优胜劣汰的擂台,也是个讲究传承接续的地方。老士官的真正优势并不在体能技能方面,而在于表率作用和经验传承。”旅长朱永黎介绍说,该旅正在探索一种区分类别的奖励制度,既鼓励年轻士官们大胆创新勇破纪录,又鼓励老士官们倾囊传授经验技巧。

电子对抗连指导员范磊说:“对老士官,也要因人而异,最基础的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洪道磊表达了退伍决心之后,指导员曾一度认为这个老士官开始“混日子”了。

老洪确有苦衷:专业的跨度实在太大,经历千里移防后,好不容易随了军的家属,现在又分居了。

要走的决心,也是老洪在徘徊中定下的。

了解情况后,连队干部迅速改变了对老洪的态度,主动帮他分析退伍转业的政策形势。老洪的心,慢慢暖了起来。

最近新任副班长陈州洋常常找他请教,这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更让他觉得不舍。“毕竟对这身军装有十几年的感情,即使要走,也想尽最后一点力。”洪道磊说,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帮助新骨干适应岗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