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壮丽征程,中国路编织幸福版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周启青 肖炬鹏 陈竹飞 等责任编辑:冯开华
2018-10-22 02:01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从此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弹指一挥40年,变化翻天覆地。一点一滴的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开栏的话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从此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弹指一挥40年,变化翻天覆地,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当下的中国面貌一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一点一滴的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策划,从交通、饮食、营房建设,到征兵工作、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扶贫攻坚、生态建设等方面,反映40年来官兵日常生活的巨变和军民共建的成果。

西沙立体交通实现天涯若咫尺

■周启青 肖炬鹏 陈竹飞

西沙远离祖国大陆,这里的交通难题一直牵动着各级的心。改革开放40年来,从“琼沙号”到“三沙1号”,再到民航包机,在各级的关怀与努力下,西沙岛上的交通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岛上军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西沙军民的“生命之舟”

1976年,周恩来总理批准广州造船厂建造“琼沙号”,用于西沙永兴岛与海南本岛之间的交通往来。1978年年底,“琼沙号”在西沙军民的热切期盼中,首次靠泊西沙永兴岛码头。从那以后,“琼沙号”为西沙军民送去一批批淡水、蔬菜、水果和生活必需品。1997年,航行19年的“琼沙号”退出西沙航线。这之后,“琼沙2号”“琼沙3号”先后担负起西沙岛礁的补给运输任务。

“早些年,我们主要坐‘琼沙3号’上下岛,或者跟随执行任务的部队舰艇往返于大陆和海岛间。”西沙某水警区通信连分队长毛俪颖告诉笔者。

“船一靠港,码头上就跟过年似的。大家牵挂的不仅仅是补给物资,还有邮递包裹和信件。”“琼沙3号”船长黄心芳介绍,在三沙市成立前,“琼沙3号”船期大约每月1班,最多每月2班,如今船期缩短为7~10天1班。

吉水平曾担任“琼沙2号”“琼沙3号”政委,是西沙交通变迁的见证者。他告诉笔者,2005年,西沙军民曾给“琼沙2号”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生命之舟”。因为早些年,在“琼沙号”出现前,西沙连通海南本岛的交通不便,只能靠“西渔130”和“西渔120”这两条总吨位才100吨的小铁船。小船抗风能力很差,海况稍微恶劣,便只能望洋兴叹。

“它们1个多月才上一次岛,运去的蔬菜瓜果,最多1周就消耗殆尽。余下的日子,岛上军民只能边吃干菜和罐头,边盼望着下一次补给。如果碰上恶劣天气,补给航线受阻,大家只能吃酱油拌饭。”吉水平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年底,受恶劣天气影响,小铁船2个多月无法航行,船开出去又返航,来来回回折腾了3次,岛上军民和船员都吃尽了苦头。

“三沙1号”,西沙生命线的领航者

“三沙1号”。盆世舟 摄

今年春节前夕,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显得格外热闹。80余名官兵家属乘坐万吨巨轮,驶向西沙永兴岛,与朝思暮想的家人团聚。

“妈妈,我觉得老爸在说谎,”甲板上,小姑娘李诗玥一边玩自拍一边说,“爸爸以前总说坐船多么辛苦,多么累,你看这船又大又稳,房间还有电视和浴室,就跟宾馆似的。”谭春霞是西沙某水警区战士李红的妻子,这是她第一次带女儿李诗玥上岛探亲。她摸了摸女儿的头,叹口气说:“你哪里知道以前上岛探亲遭的罪?”

谭春霞第一次上岛探亲坐的是“琼沙3号”,船上挤满了人。因为床位有限,不少人只能睡地板,有的甚至被挤到了甲板上。岛上不仅交通不便,各种生活物资也有限,每次上岛她都得拎着大包小包,以备不时之需。

今年春节前,丈夫动员她上岛,但一想到在茫茫大海上“晃得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的感觉,谭春霞就心有余悸。但丈夫告诉她,现在的“三沙1号”条件比以前好太多,她这才下定决心带女儿上岛探亲。

“可以说,‘三沙1号’是有史以来从海南岛至三沙最先进、最舒适的交通船,最高可抗10级台风。”从2015年首航开始,乘务员陈波就一直在“三沙1号”工作。他告诉笔者,“三沙1号”不仅为每个房间配备了电视、独立卫浴,还开设了阅览室、棋牌室和健身房。此外,船上还有移动通信基站,即使在大洋深处也能上网、打电话。

笔者了解到,“三沙1号”通常每周1班,逢年过节还会增加班次。现在由海南岛前往三沙的航程比以前缩短好几个小时,航线货运能力也增加了9倍。

交通便利了,岛上军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对老渔民陈康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听到海上传来汽笛声。“三沙1号”一靠港,就意味着大家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用上更丰富的物资。

“现在岛上军民安居乐业,希望上岛工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留在三沙,共建这个美好家园。”陈康说。

民航客机开启西沙交通新纪元

退伍老兵乘坐民航包机离岛。盆世舟 摄

今年7月,家在湖南益阳的西沙某水警区战士周思鸿接到紧急来电,父亲突发重病,家人希望他即刻回家。他连夜向单位请假,申报次日的机票。从三沙到益阳近1500公里的距离,周思鸿只花了不到半天时间就回到家。

“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即使运气好碰到有船下岛,最快也要3天才能到家;而现在,从三沙飞海口再转机飞长沙,算上坐大巴车也才半天时间。”周思鸿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深有感触地说,“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能陪在他们身边,真是一种幸福。”

与周思鸿一样感到幸福的还有新婚不久的军嫂张佳玲。今年端午节,张佳玲第一次带父母乘民航包机上岛探亲。上岛后,聊起坐民航包机的感受,张佳玲的父亲对笔者说:“当时一听佳玲找的男朋友驻守海岛,我和她妈还不乐意,怕苦了女儿,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国家发展这么快,海岛与大陆也没啥太大区别嘛。”

走出永兴机场,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张佳玲感慨道:“有了直飞航班,想见一面也并非那么难。从今往后,你守着西沙,我守着你……”

孙晓峰是三沙永兴机场运营部经理,他永远都记得这一天——2016年11月14日,机场试飞的日子。那天下午,挥手送别试飞客机,孙晓峰和同事在机坪久久注目。同年12月22日,三沙永兴岛民航公务包机成功实现首航。

随着航班开通,西沙与海南本岛的物流快速通道也搭建起来。目前,除中国邮政,一些快递公司也在岛上开设了营业点。如果寄航空件,从下单到收件只用3天时间,西沙军民即可享受“足不出户,网购天下”的便利。

多方保障,出行更便捷

“住着海景房,还能周游列岛。船上自助餐厅、娱乐室、超市、医疗等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还免费……”驻守珊瑚岛的西沙某水警区工程师杨兢一登上“长乐公主”号邮轮,就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晒心情。

“以前下岛,我们要么等渔船,要么去大岛等交通,运气好的时候两三天可以下岛,碰上寒潮,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得能下去。”杨兢说,三沙市开通邮轮后,岛上军民的出行就更便捷了。

西沙某水警区保障部领导告诉笔者,他们针对西沙驻防岛礁部队数量多、驻地散、运输需求各不相同、保障条件参差不齐等现实困难,在提升自身交通保障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地方的互联互通,整合军地资源,保障官兵上下岛。

据了解,目前三沙市有“长乐公主”号和“南海之梦”号两艘邮轮,从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启航,前往西沙海域的全富岛、鸭公岛和银屿岛,通常每周1班。邮轮除方便前往三沙市旅游的游客外,还会流出一定舱位供三沙官兵免费乘坐。

不仅三沙市和大陆的距离拉近了,岛际交通也在逐步发展。这天清晨,海军西沙医院军医刘朝阳拿着水质检测设备,坐上冲锋舟,从琛航码头前往珊瑚岛,不到40分钟,就在珊瑚岛的蓄水池旁展开作业。

“以前去珊瑚岛可没这么快。”琛航岛某守备部队教导员张启来说,现在往来各岛,可以协调地方的冲锋舟,不仅节省时间,还密切了各兄弟单位之间的联系。

笔者了解到,如今,“甘泉岛”号、“晋卿”号岛际交通船和20余艘冲锋舟已相继投入使用。一艘艘冲锋舟往返于西沙各岛礁,将它们“无缝”串联。对此,西沙军民欣喜地说,随着交通的不断完善,西沙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