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军人,习主席深情叮嘱:“我们怀念他们,要把他们的亲人照顾好。”这既是殷切嘱托,也是对英烈最温暖的告慰。尊崇源自内心,让烈士与烈属们受到更多的社会尊崇,我们正在努力着,我们要做的还有更多……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为英雄,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童祖静
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第72集团军某防空旅雷达侦察连的官兵们来到沈国良等烈士的墓碑前,深情地为烈士墓碑擦去尘土,向烈士敬献鲜花。童祖静摄
对于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军人;对家人而言,你却是整个世界
一大早,趁着太阳还没露头,沈爸爸就从瓜地里扛回来两个西瓜,顾不得喝口水、擦把汗,又赶紧手握镰刀,割起了门前院子里的草……
得知自己的“兵儿子”们——来自第72集团军某防空旅的10多名官兵,今天要来“上门认亲”,已过80高龄的沈爸爸一大早就开始张罗收拾。看到沈爸爸额头满是细细的汗珠,官兵们赶紧搀扶着他进屋歇歇。
室外艳阳高照,这个家庭却冷冷清清,失去独子后,老两口已经习惯了这种孤寂。看到战士们一进屋就帮忙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沈爸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眼神中也带着一丝惆怅:以前国良探亲回来时,也是抢着干家务。看着眼前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沈爸爸感到自己的儿子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本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要事事亲力亲为。沈爸爸身子骨还算硬朗,他最担心的是沈妈妈,如今老伴体弱多病,自己更是不敢先病倒。
进屋后,沈妈妈领我们走进烈士的房间,荣誉奖章与烈士遗照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时间磨去了军功章的闪耀金光,黑白色的军装照已经有些泛黄。前些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了楼房,他们坚持为儿子留了一间,沈妈妈常常念叨:留着房间,万一儿子回来了能有个地方住。
1985年春节后,他们最后一次收到儿子的来信。握着发黄的信纸,沈妈妈永远也忘不了里面的话:妈妈,家里过年放鞭炮了吧?我在战场上开枪当鞭炮,咱们也在这里过年。
信中活泼的言语,没有丝毫悲伤的迹象,可没想到,这封信竟成了沈国良的“遗书”。
“国良每月都给家里写信,但这封信后突然就断了音讯。”久未收到信件的老两口开始忧虑不安,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直到民政局的人来到家门口,彻底打破了他们心中仅存的一点侥幸与愿望。
噩耗如同五雷轰顶,沈妈妈哭得撕心裂肺,精神一下子垮了,右眼也在一年后因流泪太多而失明。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盯着儿子的黑白照片,沈妈妈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我眼睛现在看不清了,但国良的样子时时都在我的脑子里,永远也忘不了!”
我们了解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沈妈妈思儿之心就越发深切,身体较过去也越来越差,前阵子患了急性胰腺炎,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肯定是国良在喊我。”无数个深夜,沈爸爸都能听到沈妈妈在梦中呼唤着孩子,喊着喊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醒了,经常就是这样,一整夜一整夜地难以入眠。
英雄已经走远,留给亲人无尽的思念。30多年过去了,失子之痛依然在这个家庭刻骨铭心。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沈国良只是一名军人,他牺牲在战场,是履行职责,无上光荣;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沈国良就是整个世界,是父母的精神支柱与灵魂寄托。
不朽功勋彪炳史册,红色记忆永不磨灭。习主席指出,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饮水思源,将心比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每个人都要牢记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