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ement/png/site351/20180901/309c236f8c3b1cf403c402.png)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attachement/png/site351/20180901/309c236f8c3b1cf4037301.png)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论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解放军报评论员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
“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兴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从来都是文艺的根本问题。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每天都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生活、创造着新的奇迹,这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最生动的写照。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期待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戏曲,更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加盼望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的提升。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就不可能有效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就不可能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充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文艺工作打开新局面,文艺事业欣欣向荣,文艺气象焕然一新,我国文艺站在了时代的高起点上。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同时要看到,有影响力、人们普遍认可的好作品还不够多;一些作品热衷于大制作、大舞美和声光电的“炫”,脱离现实生活,缺乏艺术魅力;文艺创作中的不良思潮还有一定市场,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的错误思潮误导大众思想和审美;网络文艺还存在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一面;基层文化服务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文化服务不符合群众口味,等等。只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我军历来是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在“兴文化”中承担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军队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评价、官兵口碑作为衡量尺度,抵御诱惑、摆脱浮躁,静心潜心打造群众和官兵喜爱的优秀作品。服务官兵、服务打赢,历来是军事文艺的价值所在,也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系。要主动到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感知官兵需求,获取鲜活素材,焕发创作热情,真正体察官兵愿望、反映官兵心声、回应官兵期待。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军队、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