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事业呼唤一流士官人才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行文至此,记者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有的部队直招士官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过河卒子赛如车”。他们伴随着改革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走出了一条从莘莘学子到精武先锋的跨越之路!
尽管,这篇文章的笔墨集中在直招士官李翰林身上。但是,字里行间回响的是我军直招士官人才方阵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
如今,随着国家发展、教育普及,兵员素质水涨船高,地方大学生“携笔从戎”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强军兴军征程上,直招士官已成为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强军兴军的伟业对高素质士官人才空前渴望,对“工匠型”士官急需填补。然而,在直招士官队伍中,少数直招士官“有招使不出、有才用不上”的现象也应引起各级的重视。目前,还有不少单位存在“老思想”,对直招士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致使军队建设中对某些“老问题、老情况”缺乏有效的对策,制约着直招士官队伍在战斗力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则没有处理好“管人”与“育人、用人”的关系,认为士官的使用只要安安全全就行,对培养和使用的认识还不够,有时凸显不出直招士官的能力和水平。怎样帮助直招士官们实现能力跟得上学历、威信配得上军衔的“军旅转身”,成为各级领导和带兵人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大学生直招士官当兵时间短、技术不对口等现实问题,我们不妨从“蹲好苗、施好肥、修好枝”等几个方面培育这个群体:来到部队后,可以佩戴列兵衔体验义务兵生活,从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慢慢学起,在摸爬滚打中强化“兵味”;等适应部队节奏后,逐步拓宽他们的成才渠道,打破单一专业发展的“天花板”,利用人才轮训,让大学生直招士官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此外,结合每名直招士官的专业优势,对口安排实践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还有一点值得基层带兵人注意,部队的好多技术都是老士官“口耳相传”,理论性、创新性偏弱,如果能利用好大学生直招士官丰富的理论功底,通过他们架起部队与院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将对部队人才培养起到不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多年来,部队为直招士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和机会,而他们也还给了部队很多惊喜和精彩。一批批直招士官坚韧不拔的自我磨砺和各级领导满腔热忱的帮扶,汇聚成一首动听的战斗力建设交响乐。
在中央军委和各级领导机关悉心筹划和大力推动下,直招士官宽阔的成长道路正在不断延伸。直招士官、大学生提干、文职人员……如今,我军人才战略工程之路越走越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拓宽人才成长路径,一支支战斗力建设的生力军活跃在强军事业的舞台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军以才强。展望未来,我军广大直招士官们必将不负厚望,奋力前行,走出更加精彩的光辉之旅!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