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一带一路”金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27 07:02

跨越万里海域,穿越千年时光,“一带一路”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他指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完全可以成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新的丝绸之路。时隔一个月后,他又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年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在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介绍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寻找利益汇合点、政策理念共鸣点、互补合作契合点,为“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最大公约数,彰显大国智慧与气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重温习近平那些震撼人心、凝聚力量的金句。

聚众智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

——2016年6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阿拉伯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

——2016年1月19日,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署名文章

合众力 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2016年1月21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我们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同域内外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2014年11月0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