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没有一定之规 对抗不止红蓝双方
■范江怀
海上实兵对抗演练,不能不决出胜负,否则就离实战化练兵差一点意思。可在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进行的实兵联合演练,有时真的很难论胜负——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容易。
与其他军种的红蓝实兵对抗相比,海军的实兵对抗常常是五大兵种齐上阵,其复杂和混沌程度是其他军种联合作战难以比拟的。他们所进行的潜舰机海上大战,多种情况下是超视距的,光统计硬毁伤就是一件非常麻烦、需要时间认真谨慎对待的事情。
所以,你要去打听“红军”胜多、还是“蓝军”负少,没有人能给出绝对的答案。但这并不是说,海军的实兵对抗就不重视胜负了。海军的演练大多是战役背景下的联合体系对抗,攻防行动叠加并行,战术对抗敌我交融,这样一来就给判定胜负造成了相当的难度。一场实兵对抗的胜负,需要几十名专家根据采集的海量数据经过数周上月的复盘评估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判定。
海军实兵对抗的胜负标准似乎与其他军种不同,不是以毁伤的多少来判定的。大连舰艇学院某系主任姜宁是专家组的组长,参加海军实兵对抗演练的筹划、导调和评估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经历。他说,我们对双方胜负的判定,首先是要看你在实兵对抗中是否达到了战略战役目的,其次才是对抗双方的战损程度。
除了对胜负的“淡泊”,不以胜负论英雄,海军的实兵对抗对各自的“身份”也不太“在意”。在演练的上半段,你可能是“红军”,到了演练的下半段你就有可能变成了“蓝军”。如果你没有红蓝兼备、攻防兼备和神形兼备的本事,在海军的实兵对抗演练中还真的很难有胜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演部队对在演练中的身份转换都很受用。某基地副司令员张文诗在参与实兵对抗演练后,对这种换位对抗的做法大加赞赏。熟悉研究对手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蓝军”把对手研究深了才能把“假想敌”扮得像,“红军”也只有把对手吃透了才能在对抗中把握胜算。在实兵对抗中再进行换位思考和演练,又能把“拿敌练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
对于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的海军来说,一次实兵对抗演练,投入兵力多,出动各类武器装备多,费用也高。在实战化练兵中实时实地进行红蓝身份的转换,另一个明显好处是极大地提高了军事训练的效费比。
在实兵对抗中,“红军”和“蓝军”显然是演练场上的主角,“绿方”则是一个配角。别看这个“绿方”虽然不直接参与正面对抗,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对这个有时是“敌人”,有时又是“队友”的角色,各参演部队都是爱恨交织。经过多次实兵对抗演练之后,各支参演部队都有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训”:要想赢得对抗,先得战胜“绿方”。
“绿方”不仅“毫不留情”,爱憎也是分明的。在实兵对抗中,“绿方”构建的各种战场态势,经常让参演部队“眼瞎耳聋”,一筹莫展。即使大家“叫苦连天”,“绿方”也绝不手软,相反还“变本加厉”。不过,当大家走下演兵场后,训练基地的“绿方”则一同参加检讨式总结,并给参演的部队提供相关数据,共同分析对抗中的经验教训。
不论是《孙子兵法》,还是《三十六计》,都对战场的“势”有着精辟的论述。现代战争的“势”,与古代战场的 “势”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空间的拓展和复杂的程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现代战争中,要想战胜对手,必须先要战胜“绿方”这样的战场“造势者”。在实兵对抗中,训练基地的“绿方”也在朝着“比蓝军更蓝”的方向,努力打造一个更加贴近实战的“假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