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为战到练即战,“一字之差”咋改写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雷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18 03:03

“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战场”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部队还是要练,要随时准备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今年3月12日,习主席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大力纠治‘和平病’,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要瞄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可能的作战对手,有针对性地去练。”

统帅的话语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为广大官兵练兵备战进一步指明了“靶标”。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指导部队开展刺杀对抗训练时有句经典的话:“不要怕伤,伤几根筋骨没关系,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独立团官兵个个都练成了嗷嗷叫的“小老虎”,敢于逢敌“亮剑”并屡屡获胜。只有把“练打仗”当作本能来强化,让训练回归打仗本源、让官兵扛起打仗本职,不断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古往今来,一支军队的战斗素养,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进而决定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命运。眼睛看不到战火、思想燃不起硝烟,打仗的本领不足,何谈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的道理,军人当深思之、切勉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装甲集团军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多次模拟装甲集群突破进行战役推演,而法国军队指挥员眼中无敌情、心中无忧患,还在幻想“仗打不起来”。两相对比,开战6个星期就投降的法国军队也就怨不得谁了。

我军多年未打仗的客观事实,使有的官兵的思维远离了战场:有的嘴里喊着备战打仗,心里却想着当“和平兵”“太平官”,不关心军情、不研究战事;有的不愿真学实练,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演练只为好看、考核只求合格;有的对现代战争规律不深钻细研,或是墨守成规、或是照搬照抄。

2018年起步一开局,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要求“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领袖的沙场动员、统帅的强军号令,是练兵备战的时代号角,是强军新征程上奋发前进的动员令。

军人生来为战胜,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终极目标。“练练练,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为了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留下闪亮的足迹,广大官兵用在训练场上的实际行动践行“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战场。我怎样,这支军队就怎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