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体系化培训
从“一锤子买卖”到“承包上岗”,拉长培训时间轴,让新毕业学员们的冲刺后劲更足
“你瞧,连续两个电话都是打听集训什么时候结束,某个新干部能不能提前回去的。”采访期间,集训队教导员刘贤志接到两个电话,“有的连队干部休假、转业、借调,在位干部一少,他们都瞄向了新干部集训队,巴不得现在就解散回去救急。”
这在过去再正常不过。过去每年新干部集训之前,毕业学员会在各自连队待一段时间,营连主官觉得新排长干活大多踏实又卖力,都盼着他们早点回去挑担子。甚至个别有专长的新学员,还会被临时抽调参与其他任务,缺席整个集训。
前不久,集团军某旅编排晚会,想抽调集训队新毕业学员侯恩旭担纲主持。当时负责联系的干事许广勇告诉记者:“挑人时,考虑侯恩旭是在业余演出队考学提干的,学的也是后勤专业,集训缺席一段时间对她本人影响不大。”
许干事看似周到的考虑,却被集训队一口回绝。“一个都不能少。”集训队态度坚决,“这对新学员的成长来说并不利,集训有计划、成体系,缺了哪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培训的效果,也会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
面对集训队不同以往的较真,刘贤志解释:“不管男女学员,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以后在指挥还是后勤岗位,都是战斗力建设中的一块砖,都必须进行淬火加钢。”
记者了解到,此次集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视新干部培训为“一锤子买卖”——不再是两个月培训完就各回各家,好赖由命,更不是以分数论英雄,结业考核拉个分数单,排个座次表就算交代。
刘贤志多次跟学员们灌输:“基层工作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集训分数只是基础参考,衡量一名新学员能不能顺利转型当好新排长,关键还在于任职的前几个月,也就是俗称的‘头三脚’。”
学习一样技能,21天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自觉信念,90天重复会形成稳定习惯,变成肌肉式记忆。正是基于这个理念,集训从以往的两个月“快餐”变为7个月的“正餐”,培训时间从过渡期、缓冲期拉长到新岗位的适应期。
集训队队长王亚鹏指着集训队墙上的时间轴图片说:“这次安排2+2+3模式的培训方式,经过集中培训、当兵锻炼各两个月和最后3个月的班排代职,并采取‘承包上岗’式的跟踪指导培养,让新学员全方位接受锻炼,找准个人定位,完善自我认知,将在集训队所学所悟变成自觉的‘肌肉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迈出基层第一步,让他们的发展后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