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功臣号"是位"老兵",它的故事堪称传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奕麟 黄建建责任编辑:王俊
2018-07-08 03:02

有一位“老兵”,它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它曾身经百战、功勋无数,作为领头车参加了开国大典,接受毛主席检阅。今天,《解放军报》为你讲述“坦克一哥”——“功臣号”的故事。

“功臣号”坦克的历史荣光

■刘奕麟 黄建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地下展区的显著位置,停放着一辆颇有年代感的“老古董”坦克——车身上红色的五角星和“功臣号”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墨绿的车漆、高昂的炮管,在天津百姓夹道欢迎背景的映衬下,显得精神抖擞。

资料显示,它由日本三菱重工在1937年设计,长5.49米,宽和高均为2.38米,重17吨,最高时速每小时40公里,装备坦克炮1门及机枪1挺。

它就是“功臣号”,它的故事堪称传奇。

1945年11月的一个晚上,夜色很浓,两个矫健的身影摸进了沈阳九一八工厂(原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其中的一个,正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军的高克。他们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日本人投降后遗留在工厂的两辆坦克。

尽管一路小心翼翼,但发动机的轰鸣声还是吸引了反动派的注意。高克和队友冒着枪林弹雨,驾驶着两辆坦克闯出工厂大门,左冲右突,在老沈阳城中上演一幕坦克版“速度与激情”。

转移过程充满曲折,其中一辆坦克不幸被叛徒破坏。两天后的傍晚,高克驾驶着剩余的那辆坦克,来到了当时东北炮兵司令部所在地。坦克行驶的隆隆声惊动了司令部,大家惊喜地跑出来,围着坦克转了一圈又一圈。

就这样,东北坦克大队成立了。“坦克大队”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其实家底只有“功臣号”一辆坦克。寒酸是寒酸了点儿,但是毛主席说过,“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大家都坚信,总有一天坦克大队会名副其实。

在各解放区中,东北坦克大队是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坦克部队。一论资排辈,“功臣号”便成为我军的“坦克一哥”。由于它资格老、设备旧、培养的驾驶员多,大家都亲昵地叫它“老头坦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著名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它参加了两个。

1948年攻打锦州时,正如千里马遇到了伯乐,“老头坦克”迎来最佳拍档——驾驶员董来扶。由于坦克大队是初次参加大规模城市攻坚战,想打得漂亮,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很重要。

战斗中,“老头坦克”负责掩护步兵突破老城外围工事。猛烈的炮火中,同行的其他3辆坦克被击伤掉进河沟,无法作战。“老头坦克”孤车冲向敌阵,先后五次“负伤”。董来扶冒着生命危险,爬出驾驶室,边打边修,将敌军火力点一一打掉。

乱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这一战中,“老头坦克”颇有当年赵子龙在长坂坡曹营中七进七出的风范。战后,第四野战军将它命名为“功臣号”,记集体三等功,董来扶荣立一等功。这便是“功臣号”名字的由来。

之后,“功臣号”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功臣号”再次发扬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立下战功。

后来,“功臣号”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和西苑机场阅兵式。在开国大典上,“功臣号”由董来扶驾驶,作为领头车,载着八一军旗,光荣地驶过天安门广场。

随着解放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1959年,“功臣号”光荣地退出现役。从修理厂到展览台,“功臣号”走了14年,这也是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的14年。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一身功勋的“老兵”不断用它传奇的经历,向后来的人们讲述着人民军队的历史与荣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