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17,国防科技那些事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陆荣军、张谦 等责任编辑:王俊
2018-01-02 14:27

二○一七国际军事科技动态盘点

■国防科技大学 马建光 马可为

智能机器人成为宇航员

2017年初,俄罗斯开始训练一个名为“费奥多尔”的智能机器人,计划将其搭载在“联邦”号载人飞船上,代替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目前,该智能机器人可进行双枪精度射击、车辆驾驶等复杂操作。

纳米无人机交付使用

2017年5月,美国航空环境公司宣布,将20架“鹬鸟”无人机交付美国军方。这种四旋翼无人机重142克,时速32公里,一次充电可飞行15分钟,能抵御时速24公里的风。它还配备了电子光学和长波红外线传感器,全天候都能拍照或录像,使用平板电脑控制,可增强单兵的战场环境感知能力。

俄军首个通信气球问世

2017年11月,维加公司为俄军研制的首个通信气球问世。据报道,该气球能将300千克的设备送至3500米的高空,滞空时间可达半个月,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超视距无线电定位,还可以配合其他通信工具协调军用飞机的行动。有专家指出,一个这样的气球可以代替数十座地面中继站。该系统成本低,且部署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使用十分方便。

美研究“脑波窃密”技术

2017年7月,美亚拉巴马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让参与者戴着EEG(脑电图描记器)设备在键盘上输入预先生成的随机码,分析每个使用者在输入时的脑电波。参与者输入一定量的随机码后,研究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将字母与脑电波相互匹配,进而根据脑波破译密码。

韩国研制新型黏性材料

2017年6月,韩国一个科研团队发表论文称,其受章鱼触手吸附能力的启发,研制出一种新型黏性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在干燥、潮湿、水下、油中等条件下对硅、玻璃、皮肤等表面进行有效黏合,并可重复使用1万次。据悉,该材料不包含化学物质,不会刺激皮肤,因而可以用于医疗上的伤口缝合。

智能头盔可“眼观六路”

以色列展示了一种智能头盔系统,它使指挥官能够透过坦克内壁看到外界,以便进行安全有效的地面机动作战。此种头盔能使指挥官不用将头伸出炮塔就可以定位、识别、追踪敌方目标,从而规避被击中的危险。据悉,以色列国防军还有另一种替代方案,即采用外置相机将环境图像直接显示在坦克内的屏幕上而非显示在头盔中。

装甲车试用高科技伪装术

2017年5月,美军第二骑兵团装备了“梭子鱼”移动伪装系统。它使战车在视觉、红外和雷达“追捕”下不易被发现。“梭子鱼”系统类似于战车的迷彩服,它由特殊的纺织品制成,看起来像一张伪装网,能吸收战车的热辐射,使其散射更少的雷达波,并令其轮廓更模糊。

人造肌肉承重达自身千倍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撰文称,已制造出一种高强度人造肌肉,可在通电后扩张到正常大小的9倍,能提起相当于自重1000倍的物体。这种材料使用3D打印技术即可大规模生产,可广泛适用于机器人以及外科手术设备等。

“人工智能”助力实时车检

2017年12月,美陆军科研人员进行了一次“原理验证”。他们将“斯特赖克”装甲车的里程数和传感器数据输入高性能计算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技术手册文档进行匹配,判断装甲车目前和未来的状态,使指挥官能够近乎实时地发现和预测机械故障、设备运转状况和使用寿命等详细情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