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队
八路军刚改编时,并没有支队的编制。随着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敌后,很快,建立了许多独立支队,以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这些支队名号繁多,有的以活动地域命名,有的以领导者姓名命名,有的以序号命名,有的以兵种命名,如津浦支队、黄河支队、运河支队、东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大青山支队、宋时轮支队、秦赖支队、第五支队、骑兵支队等。支队通常隶属于旅或师以及军区,编制不统一,且不固定,人员多少不一,一般是由几个营或连组建而成。如1937年9月底,以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第二营为骨干,组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雁北支队(又称宋时轮支队),1938年1月,扩编为5个营。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
八路军的支队早期只是团级、营级,后来队伍迅速扩大,升格到旅级、团级。1938年2月10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决定,以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和第一二九师教导团各1个连为基础,组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支队。先遣支队刚成立时,兵力还不到一营,仅过了半年多,当年9月21日,第一二九师决定,将先遣支队扩编为旅级支队。大青山支队一开始也是一个团的架子,下辖3个营,以后发展到辖3个团,成了旅一级的支队。
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的支队陆续整编为旅或团。到抗战结束时,支队番号基本取消。少数保留番号的支队,到解放战争初期也整编为旅或师。
(作者系军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