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海走向深蓝:中国海军往事之“四大金刚”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张敏责任编辑:王俊
2017-08-23 16:10

那些年,筚路蓝缕

时光回溯到1950年初,刚刚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风尘仆仆来到海防重镇威海,并计划到刘公岛进行设防勘察。在乘坐从渔民租来的小船向刘公岛进发时,朴实的胶东渔民在得知眼前这位就是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员时,不禁睁大眼睛大说一声:“你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们的渔船?”

其实,这正是人民海军成立之初的真实写照。那时的人民海军,真的是两手空空,萧劲光这位海军司令员手里仅有的部队,就是活动在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临近海域的华东军区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此时也正在配合部队进行沿海岛屿的解放战斗,同样急需大量舰艇。在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将军的指挥下,到1950年春节,华东军区海军已出厂修复、改装好大小舰艇近百艘,初步扭转了华东军区海军或者说是我人民海军“有兵无舰”的局面。

然而,这时候的人民海军,手里的“家伙事”也不怎么能拿得上台面。算上“南昌”舰和“广州”舰等护卫舰、“延安”舰和“瑞金”舰等炮舰以及“井冈山”舰、“黄河”舰等登陆舰及江防炮艇,人民海军这134艘舰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仅4万多吨,且大部分性能落后、陈旧不堪。没有舰艇、没有装备,依旧是人民海军建设发展面临的头等难题。同时,1950年代的人民海军,却面临着守卫海防等一系列重要作战任务,没有千吨级以上作战舰艇直接制约着人民海军的发展,直接制约着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安全。

163舰“南昌”号

我们要买,别人不卖。在那个西方世界普遍敌视新中国的特殊政治年代,从苏联老大哥处寻求购买舰船和技术支持,成了唯一可以选择的最优解。

1952年4月22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率团赴苏联莫斯科谈判购买驱逐舰、岸炮、水雷鱼雷及教练飞机等海军装备,但苏联拒绝出售驱逐舰。为此,毛泽东曾两次致电斯大林,阐述“中苏战略合作”的重要性,请求出售驱逐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和“太原”舰这4艘原本淘汰于二战的老舰,才有机会一路驰骋最终成为新中国海军的“四大金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