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博(左)和陈明阳(右)在主权碑前留影。夏锦 摄
人生中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交集。然而,为了共同的理想,有这样两个人——西沙琛航岛某守备营营长田艳博和教导员陈明阳,他们的人生轨迹一再重合,从军校同学到连长、指导员,再到营长、教导员,3次聚首、2次成为同一单位的军政主官……12年光阴荏苒,他们如同风吹浪打中的礁盘牢牢铆在祖国南海前哨——
6月,西沙琛航岛,椰叶茂盛,涛声阵阵。某守备营营长田艳博和他的“老搭档”、原教导员陈明阳一同来到两人心中的圣地——西沙海战烈士陵园,祭奠在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位英烈。
如同12年前上岛之初一样,他俩庄严宣读铭记于心的誓言:“胸怀祖国、爱岛如家、乐于奉献、团结奋进……”从青春飞扬的莘莘学子,到练就一身硬本领的“天涯哨兵”,他们将精武强能、忠诚报国的血性和担当,深植于心中。
在新一轮部队改革调整中,田艳博即将转业离开琛航岛,他更加珍惜在西沙生活的每一天。得知“老搭档”即将转业,已调任西沙某水警区机关工作的陈明阳专程从永兴岛赶来……一段有关青春、奉献和人生理想的记忆,如同电影画面在两人眼前回放。
难忘西沙情——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陈明阳个头不高,家乡在安徽;田艳博高大壮实,来自河北。家乡一南一北的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陈明阳性情温和,田艳博直爽豪放。琛航岛官兵说:“他们一文一武、性格互补,是天生一对‘好搭档’!”
时钟拨回到12年前的那个盛夏。解放军原蚌埠坦克学院2005届毕业典礼现场,群情激昂,彩旗飘扬。如潮的掌声中,毕业生田艳博和陈明阳先后走上主席台,接受全校师生的欢送与祝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前夕,学校在征求分配意愿时,田艳博和陈明阳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一个神圣的地名——西沙群岛。
读军校期间,田艳博和陈明阳并不熟悉。田艳博是由一名海军陆战队战士考入军校,陈明阳则通过全国高考入学入伍……由于不在同一个学员队,直到毕业前他俩只是“觉得眼熟”而已。
为了共同的理想,两位立志“为国守岛戍边”的年轻军人,因“西沙情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初到西沙,田艳博被分配到了金银岛守备连工作,陈明阳则到琛航岛任职。“当时岛上条件十分艰苦,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就连电话都是‘手摇式’,想跟老同学通个电话需要总机转接好几次……”陈明阳回忆说,来到守岛部队后,他俩一直保持联系,彼此互相鼓励、共同分享苦乐,战友情谊越来越浓。
2008年,田艳博调入琛航岛守备营勤务连任连长,与同在该营守备连任指导员的陈明阳成为经常见面的“同事”。虽然不在同一个连队任职,但两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是共同的:在“比学赶超”中锤炼意志,在坚守孤寂中磨砺血性,在默默奉献中建功岛礁。
有人曾问田艳博:“把青春奉献给小岛怕不怕被人遗忘?”他憨憨一笑:“母亲知道我,她一直牵挂着我;祖国知道我,因为祖国一直在我心中。”每月第一天,陈明阳都会把岛礁主权碑上“中国”两个字涂上一遍鲜红的油漆,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十几年。
巧合的是,他俩同一年结婚,同一年当上了爸爸,就连给孩子起名都“心有灵犀”——田艳博给女儿取名田忆楠,寓意“南海记忆”;陈明阳给儿子取名陈航,意思是“守卫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