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被逼出来的”黄龙旗

来源:人民网 [微博]作者:纪彭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5-06-11 09:11

黄龙旗:“被逼出来的”第一面中国国旗


黄龙旗 ,1888年到1912年的中国国旗。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历史从古代走入近代,不得不开始适应近代的国际社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但从器物、制度到文化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比如,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国旗。

古代中国旗帜不少,皇家有御旗,一般为金黄色,上面绣黄龙、金凤、麒麟、虎豹代表皇帝或亲王;战场上有“旌旗”,旗上绘有军队将领的姓氏,表明军为我有;许多大的商号有自己的“旗帜”,上面写着商号的名称。无论是大清朝还是以往的中国王朝都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也就没有国旗。近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政府终于在1862年10月17日推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黄龙旗。

英国人差点越俎代庖

依照十九世纪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加之语言不通、观念不同,这种误解往往酿成事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的亚罗号事件,就是因为一艘中国商船悬挂英国国旗,引发误会和纠纷,最终演变为外交事件。亚罗号事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一些商人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清政府并未设计本国旗帜,更谈不上设计国旗。就这样,国旗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清政府此时忙着剿灭太平天国,急需有力的水上打击力量。西方列强纷纷提出派军舰“助剿”,并建议清政府购买船炮。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和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很快订购了7艘舰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阿思本还招募了600名海军官兵,派到各舰任职。为了使兵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李泰国和阿思本为船队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方形,绿底,黄色对角线交叉,中心嵌黄龙图案。李泰国解释说:“之所以选用绿色乃其罕为欧洲列强采用,故不致与任何其他国家之旗帜混淆。”最终因舰队指挥权的问题,阿思本舰队胎死腹中,那个中西合璧的绿底“龙旗”也不了了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