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德文早期在实验室工作场景
采集试验数据,不亲身经历无法想象——
核试验后,戈壁滩地表温度甚高。蒸烤了几个小时的动物尸体,肚子胀得像皮鼓。一刀下去,“噗”地一声,恶臭的腐烂物就会喷一身、蹿一脸。有的动物肺脏萎陷,王德文舍不得丢掉,轰开上面的蚊虫,嘴对着动物气管用力吹,直到肺脏膨胀起来,再进行病理解剖。
核武器生物效应研究,一要检验核爆炸威力,为核武器的研制改进提供依据;二要掌握核武器杀伤规律,进而研究有效的防御措施。
生物杀伤的范围有多大?距离爆心多远布放动物?动物放什么种类,采取什么姿势……从我国第二次核试验开始,王德文承担起生物效应队队长一职,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密集。
那是一次“大当量”的核试验,实验动物回收后,大家有选择地解剖了一半,感到病变情况差不多,就把其余的动物掩埋了。
入夜,帐篷里鼾声一片。王德文却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有新的病变还未发现。他悄然起身,步行两公里,把埋掉的动物扒出来。天刚泛亮,他又精细剖检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这一次,王德文和他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核爆炸伤害不是传统的4种而是6种。这一发现,为完善核武器防护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
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破解难题,让王德文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多年来,他的白细胞量总比正常值低,曾降至正常人的20%,时常感到头昏眼花,浑身乏力……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在高度。就是少活20年,也要填补祖国防原事业的空白。”凭着勤奋和执著,一个个远不见头、高不见顶的困难,被王德文和他的团队逐项攻克。他们的成果,被拍摄成新中国第一部涉核科普片——《原子武器的防护》。
从1964年第一次核试验开始,到1996年我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32年里,王德文和战友一次次赴戈壁、进大漠,闯爆心、踏沾染,深入研究核爆炸所致的各种损伤病理,一步步将我国防原医学研究推向世界前列。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战时特种武器伤害医学防护研究”,王德文就是“有突出贡献的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