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主席,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一口标准的红安话,一双饱满杀气的双眸,威风凛凛,目光夺人,这就是从抗美援朝走过来的前国防部长一一秦基伟上将1984年国庆阅兵时向邓小平同志报告的场景。我带着这份封存的记忆和心中的敬仰,去感受养育秦基伟上将的那份红色沃土。
“基石地先贤功勋卓著彪青因,伟业传后基人物风流看今朝。”来到秦基伟上将故里,映入眼帘便是这座牌坊的一副大对联,也许秦基伟上将一生驰骋疆场的故事已全部融入在那一撇一捺之中。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我沉默了,但思绪却把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如此猛烈的炮火,使得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觉得简直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磕破了舌头、嘴唇,甚至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以地狱来形容,其恐怖由此可见。但秦基伟上将率领的部队狠狠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
秦基伟上将从一位天性好动,受不了私塾先生的约束,经常溜到外面逮鱼捉虾,引弓游戏,被私塾先生勒令退学的布衣少年,到一个内外兼修有着赫赫战功的军事领导人,他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传奇。戴旭曾经说过,“指挥上甘岭战役的中国军队主将,是一位有着二十三年军龄,三十八岁年龄却身经百战的秦基伟上将军长。这位中国军长的履历,几乎就是新中国的履历。世界上每一个大国都有自己的革命传奇,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也都有自己的战争开篇,但古今中外没有一国、一朝,如新中国一样艰苦卓绝而又激昂卓越。正如秦基伟上将的战斗经历中随便拿出一页,都可以让他的美国对手感到惭愧一样,新中国的战争诗篇,每一页也都让美国的建国者们感到惊叹。”
看着这尘封已久的木板床和秦基伟上将曾经看过的书,我在想,似乎他的一生就是一代代红安人的写照,也正能代表那“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看着他侧立在阅兵车上的身影,我只想说“愿与秦公试比高,一代更比一代强”。
谈到这里,看看远处的青山绿水,看看这饱经战争洗礼的老房子,我又一次陷入沉思,再看看自己的肩章,我感觉肩上的那道杠更重了,那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