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军服演变400年:服装颜色来自血的教训

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07-14 09:13

大檐帽下拖着一根长辫子

清代末期进行改革中的新军陆军的训练场景。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堂堂“大清王朝”竟然输给人力、物力比自己弱得多的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朝野改革呼声甚高。清政府为维持统治,采纳众议改革兵制,效法西洋建立一支新型陆军。从此,中国军队走上近代化道路。

由于近代新式操练的实行,作战方式的改变,迫切要求改革清军旧式服制。大臣们纷纷提出议案,要求照搬当时西洋军队的服制。他们对这种军服给予极高评价,说清军如果能够采用,“外容即整,气象自新,军威可以竣肃,号令可以齐一,操战可以便利,交际可以适宜”。

由于积习过深和保守势力的阻挠,清军服装改革不够彻底,只在军警服装和学生操练用的服饰上作了一些改革,其它依然如旧。尽管如此,改革后的新军军服,已具现代军服的特点。但遗憾的是,无论脚蹬长筒靴、腰挎指挥刀的军官,还是打绑腿、扛步枪的士兵,大檐帽下后脑勺都拖着一根长辫子,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民国成立以后,发出《剪辫通令》,全国纷纷响应,延续280多年的辫发陋习,终于除尽。衣冠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着,民国政府又仿照西洋诸国服制,颁布了军队服制条例。但由于这些条例不完全切合中国国情,而没有能够实行。当时,由于国内军阀割据的形势,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但因受当时世界列强军队服装的影响,式样上大体相近,而与东邻日本的军服更为接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