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之道,怎能不听听毛泽东的答案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何堃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2-27 22:14

新中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新论

——《毛泽东的国防之道》推介

■何堃

 

毛泽东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军事斗争,为新中国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国防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越悠久,毛泽东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挥军事斗争的功绩和贡献将越显示出其深刻意义和巨大价值。那么,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包括哪些阶段?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本《毛泽东的国防之道》给读者细致地阐述答案。

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和军事战略调整,毛泽东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27年历史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此书的分析也结合了此三个阶段的背景基础。

第一个阶段:开始布局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194910月到1953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军事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百万军队还盘踞在中南、西南、西北部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大部分岛屿。毛泽东在指挥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进军边疆地区,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同时,开始布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国家基本军事制度,创建诸军兵种合成化的军事力量体制,统一全军编制并着手压缩军队规模,建立现代军事教育体系,组织国土设防,启动国防工业建设,等等。

第二个阶段: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1954年到1959年)。经过3年时间,新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国家安全环境获得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启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全面开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指挥重大军事行动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按照“五统四性”要求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建设强大的民兵、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进步、军事工业要学会民品生产和军品生产“两套本领”、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以及“中间国家”是和平事业同盟军等重要思想观点。

第三个阶段:转入准备应付大规模侵略战争(1960年到1976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安全环境趋向恶化,军事安全因素凸显。1960年代初期,面对台湾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叫嚣和中印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毛泽东提出“备战整军”方针,党和国家开始把战备摆到了重要位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