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今年6月21日,闻名全国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最后一位老人伊淑英与世长辞。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期间,蒙阴县伊淑英等6位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姑娘发动全村男女老幼支前,仅半个月时间就把5000多斤粮食加工成煎饼,送上前线;她们还运送子弹24箱,给部队洗了800多身衣服,做了500多双鞋。
而今,蒙阴县又涌现出一支巾帼拥军小群体。她们被誉为“拥军七姐妹”:公茂霞、吴楠、胡怀英、张立美、宋增梅、张楠、苑成芳。
1998年春节前夕,下岗女工吴楠办煎饼厂初尝成功喜悦,特意走访慰问“沂蒙六姐妹”。5位健在的“沂蒙六姐妹”爽快答应:支持拥军的人,同意把“沂蒙六姐妹”作为沂蒙老区第一个煎饼产品的商标。从那时起,吴楠先后拿出几十万元,捐献给抗击“非典”一线的子弟兵、汶川抗震救灾官兵等。
当年,有人问“沂蒙六姐妹”:为什么如此卖命支前?六个人的回答一个样:“俺是根据地的人!”
今天,有人问“拥军七姐妹”:做生意为什么一定要拥军?七个人的回答又是一个样:“俺是‘沂蒙六姐妹’家乡的人!”
岁月悠悠,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一支军队为谁的利益而战,就会赢得谁的拥护。血脉、血亲——这就是根据地的根据!这就是国防动员文化的根基!
4
行走山水间,参观革命纪念馆,寻访革命纪念地,在被历史感动的同时,我们对现实的感受愈加真切。在齐鲁大地上,由支前传统孕育、发展而来的国防动员文化,正显示出巨大魅力——
从“小推车”到“高速列车”,支前手段提速换挡,拥军本色依旧。
从“一粒米”到“云计算”,支前方式换代升级,服务战斗力建设的传统没有变。
从“送儿上战场”到“人人参军固国防”,支前热情持续高涨,化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塑一种魂。齐鲁大地支前传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由此发展而来的国防动员文化更是“水有源,树有根”,其间活跃着一代代最亲最近的人,蕴含着永远不变、最深最亲的情。在当代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当中,这种情意是无比珍贵的文化情感,这种传统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资源。把这样的文化土壤在新形势下夯实得更加深厚,让其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新的时代光彩,无疑是打造国防动员文化的一项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