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香永驻人间
■空政文工团演员 王 莉
2007年,我们团第五次复排《江姐》,我成为“第五代江姐”之一。
紧张的排练日子里,当时77岁的阎老和我们一样每天准时赶到排练厅,一坐就是一天,一字一句讲解台词,一遍一遍纠正我们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耐心给我们传授表演技巧和人物情绪及唱腔的把握。
一天,排练《红梅赞》,我觉得自己把唱腔处理得很是婉转优美。可坐在台下的阎老没等我唱完,就走到台前,大声说:“你觉得你唱得美、演得美就是江姐吗?你唱的不是红梅,是英雄风骨!你不是在演戏,你就是江姐!”阎老亲自示范,唱到动情处,老人家眼睛里闪着泪花。那一刻,我似乎突然悟到了什么是“大义悲歌、情由心生”。
终于,《江姐》在国家大剧院如期上演,从开演到结束全场掌声不断。剧终时,当“江姐”在红梅的簇拥下登上舞台,观众全体起立,眼含热泪,热烈鼓掌……那是对英雄的致敬!对经典的致敬!那一刻,阎老默默站在台下,默默看着我们,默默笑着。
从那时起,我们《江姐》剧组每年赴全国各地巡演几十场。为方便下部队演出,剧组录制了伴奏带,阎老丝毫不马虎,临行前,听了一遍又一遍,他总是说:“好戏不厌千遍改。创作一个作品,就要穷尽自己,即便成不了精品,也不要留下遗憾。”
阎老常对我们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今年9月24日,我去探望住院的阎老,他和我就《江姐》交谈了半个多小时。阎老提醒我说:“要勇于探索、尝试和创新,但好的东西必须固定下来。”
半个月前,我们歌剧《江姐》剧组刚刚结束了赴四川的巡演,完成了五次复排后近150场的演出。我想如果此刻阎老能醒来,一定会追着我问:“这次演出观众的反响怎么样?”“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