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剧照。 郭幸福 摄
初夏时节,一曲《红梅赞》跨越半个多世纪,又在新清华学堂掀起心灵的波澜。时逢清华大学建校104周年校庆演出季,空政文工团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再登校园舞台,让清华学子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和信仰的崇高圣洁。
创作于1962年的歌剧《江姐》,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历经五代艺术家倾力打造,累计演出突破1000多场次,创造了一年内全国巡演257场的记录。剧中塑造的以江雪琴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军内外观众。为了让这台歌剧“上得了殿堂,下得了边防”,空政文工团坚守艺术高地,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完善创新,将歌剧打造成大、中、小版的演出形式,把高雅艺术送到基层部队和乡村,受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中国戏剧的普及发展高潮,都是在社会变革、人的思想急剧变化时出现的。演出现场观者如潮,更有观众为之共鸣,随着“红岩上,红梅开”等优美旋律轻轻哼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洪说:“经典,给人永远如初的美好感觉。充满正能量的《江姐》,让我们再次重温国家的这段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牺牲精神,对青年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剧中尾声加入了江姐狱中用竹签给儿子写下的遗书:“……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至此,许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在观众席前排就座的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30名“双学籍”飞行学员大多是第一次观看此剧,他们自始至终挺直着腰板,演员谢幕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身戎装的飞行学员起立,向剧中江姐的扮演者王莉和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军礼。一位老教授特意找到文工团张天宇团长,激动地说:“每次看都被震撼,这样的戏应该多演,应该到更多的学校去,让青年学生从中了解我们的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解放军报》2015年5月3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