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报考军校以后,我向母亲抱怨过,也和她争吵过。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为什么训练这么苦,为什么条条框框这么多……这些牢骚话,我不敢向曾经是军人的父亲抱怨,只能把炮火转向母亲。
高中毕业,作者在父母的影响下报考了军校。
尽管我知道她对我的关心,尽管我知道她心里也因心疼备受煎熬,但是向至亲又温柔的母亲宣泄不满,似乎能让我得到心里的慰藉。大学5年,我甚至都没有穿着军装回过家。
从报考志愿到毕业分配,每一次重大决定的关口,母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已经记得不完整,甚至曾经不懂事的我,还会把很多不开心的回忆归于母亲。但我知道,这份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履历的丰富变得愈发厚重。
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大力传承“两不怕”精神,苦练打仗硬功。
毕业后,我选择分配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看到官兵火热的训练场景,看到战友们在冲锋中忘记了伤痛和疲惫,看到一位位军嫂扛起半边天、成为顶梁柱,看到一个个军娃用稚嫩的腔调唱着“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的军歌、学着用小手敬不标准的军礼,我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也找到了一名军人真正的定位。
那个只会安慰、只会支持、只会承担的母亲,那个陪伴了3代军人的母亲,她的形象在我心中也逐渐清晰和高大起来。
作者在部队驻训时进行巡诊。
当母亲声音再一次从听筒中传来时,我眼睛瞬间湿润,眼前浮现出一帧帧画面:高中毕业后,父亲强势地说服我报考了军校,母亲也在向我点头;送我上军校时,哨兵和大门拦住了母亲,她望着大门里穿上新军装的我时,那期待又骄傲的目光;毕业分配时,我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主动回到王杰生前所在部队,透过电话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激动……
作者在门诊值班时为官兵诊治。
几十年过去,母亲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军人的女儿了,她更要承担起军嫂和军人母亲的新职责,而对她而言承担只有默默支持这一种方式。她没有想过“你的军功章有我一半的功劳”,只是期待“你的军装照里有我的身影”。
母亲,我欠您一张合影!
(整理:胡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