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扎根生活 连接现实


■刘书毓  塔  林

军事题材影视剧一直都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它是社会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全社会激发爱国热情、弘扬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军事题材影视剧能够保持持续高热度,充分反映出当代观众的审美选择与价值取向,也激励艺术工作者紧跟时代、扎根现实、贴近官兵,从军旅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以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向生活的深井中要源头活水,远比各种创作技巧更为重要。《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等战争片的创作者,早年曾真实经历过骑马行军、抢救伤员、站岗放哨、战地宣传等军旅生活。这些生活积淀为他们补上了艺术创作的基础课。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真实还原了当年河北阜平老百姓对共产党、八路军无私的支持,用影像呈现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创作者以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的态度,曾实地走访晋察冀战场和重大事件发生地,采访了众多还健在的、当年参加过晋察冀抗战的官兵与重要事件的亲历者。这些都充分说明,创作者只有经过扎实的调研,积累丰厚的生活素材,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特别是对现实题材的军事影视作品来说,创作者只有紧跟部队发展现实,关注新时代官兵特点,创作的作品才能真实可信。比如《士兵突击》等作品,创作者针对官兵主体的变化,努力勾勒当代青年官兵人物群像,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理想追求的官兵形象,讲述他们在军营用激情和热血释放青春能量的故事。这样的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文艺创作不是凌空蹈虚,艺术之花需绽放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之上。军事题材影视剧经常涉及到历史人物、英雄模范的塑造,如果随意虚构、流于表面,不仅会损害英雄形象,更会误导观众。因此,编剧必须敬畏历史、敬畏真实,在现实的缝隙中探求虚构的边界。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创作者在塑造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时,在充分掌握老兵口述实录、回忆录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透过当时的真实生活,寻找“可以写意的,但又完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具体设计”。比如创作者详细追溯杨根思生平轨迹,发现杨根思曾到北京开过英模表彰大会,推算他可能会有照片存念。为了表现人物的故事性,依据这一合理推算,《跨过鸭绿江》虚构了汽车兵马金虎给杨根思送照片的情节。剧中,当马金虎赶往长津湖阵地时,杨根思已经壮烈牺牲。剧作通过情节的虚实结合,丰满了杨根思的人物形象,拓展了史实的想象空间。

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为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与广袤的创作空间。创作者唯有端正创作态度,走进军营、贴近兵心,才能真切感受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风采和思想风貌,塑造出可亲、可近、可爱的官兵形象,讲好新时代的强军故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