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革命的文学书写,作家们一直在做各种探索和努力,时常有新作品涌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靠山》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份文学厚礼。这部近50万言的作品把我们带到历史的深处,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博大内涵。
《靠山》的作者铁流多年来一直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笔尖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著有《国家记忆》《中国民办教育调查》《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等多部作品,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众多文学奖项。
《靠山》以全景、立体的宏阔图景,深情描绘了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作者清楚细致展现这些人物与故事对自己创作的重要意义,也清楚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抓住了那些感人故事、经典形象,就意味着自己发掘到了一座创作富矿。选择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题材作为创作起点,也展现了作者独到的眼光与把握题材的能力。作品引用了很多那个年代的歌谣,呈现出多地各异的风土人情,从多个角度观照历史和解析人物命运。作者本着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原则,让这些历史故事更具吸引力和审美性。
作者在作品中将最具温情的文字留给了那些在战争年代积极参与支前工作的女性们。她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她们或是送儿杀敌的母亲,或是英雄父亲的女儿,或是前线战士的姐妹,也可能是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明德英、崔立芬、朱永兰……这些无畏又坚强的女性们的感人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更是中国革命的贡献者。此书给读者最强烈的感受是: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最有力的靠山。
艺术来源于生活,虚构的东西远没有现实生活丰富精彩。报告文学涉及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本质特征。然而,报告文学又不能止步于真实,还需具有文学的生动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早在2007年,作者铁流就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还原”这些故事,并且要用文学的形式对这些故事进行书写与展现。他的足迹遍及山东、湖南、河南、河北、江西、陕西、江苏等省,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支前活动的亲历者及其后人进行采访。他记录笔记、收集资料、查阅各类文献,形成了庞大的素材储备。在《靠山》这部作品中,上百个详细的支援前线故事、上千位来源真实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扎实采访的结果。从一定程度说,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是一部浓缩的人民群众的支前史,这在革命战争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革命战争年代的各种动人故事,需要作家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进行多样化书写。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作家要写出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作品,就必须扎根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向生活学习、拜人民为师。文学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它虽然不能像教科书那样把道理直白地讲给读者,却能对读者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不可低估。
《靠山》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用这些故事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重要的时代表达,也能让我们在感动中找到精神之源,进而激发继续前行的动力。